刺桐薪火·文脉赓续 |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校团委开展“丝线牵古今,傀儡演乾坤”暑期三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9 14:1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雷志锜   阅读 9.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当古老的丝线在年轻掌心跳动,沉睡的非遗被青春唤醒。2025年7月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组建“刺桐薪火・提线木偶非遗传承实践队”,深入泉州城市文化心脏,开启了一场非遗时空对话。

当实践队员们踏入泉州非遗体验馆的瞬间,一幅千年闽南文化的瑰丽画卷在眼前豁然铺展,实践队们的目光瞬间被深深吸引:提线木偶精妙的檀木关节与灵动的眼眸,暗藏牵丝引魂的玄机;南音古乐洞箫琵琶的幽咽合鸣,悠远如宋元刺桐港的岁月潮声;金苍绣盘金蹙彩的龙凤纹样,闪耀着夺天工之巧;传统民居镌刻祥禽瑞兽的花岗岩柱础与繁复木雕斗拱,纹路间沉淀家族绵延的深意。当队员们亲手触摸器物时,仿佛感知到闽南文化在时间长河中如地火奔涌不息、坚韧嬗变的脉搏。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泉州文化馆的合照 吴梓铭 供图

启思:“丝牵古今”之问,叩响传承之门

暮色缱绻,似轻柔纱幔垂落人间。队员们沉醉于典藏影像,那光影交织间,似有历史低语。随后,一场以“丝线牵古今,傀儡演乾坤”为主题的研讨会热烈开启,众人直击提线木偶传承的核心挑战:方寸木偶,自精选樟木起,便踏上了蜕变之旅。工匠精雕细琢,敷彩绘容,为其披上鲜活外衣;巧设关节、以三十余道丝线装配,仿若赋予其隐形的筋骨。这繁复流程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匠心与艰辛?表演者又似灵动的魔法师,面对三十六条丝线,如何精准驾驭,让死木瞬间灵动,于方寸舞台演绎人间百态?诸多的疑问,代表着实践队员们的求学若渴,最终队员们将重点锁定于:提线木偶传承面临的“木偶制作工艺存续”、“木偶表演技艺掌握”两大核心课题。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开展提线木偶主题研讨会 吴梓铭 供图

问道:匠心匠魂,指尖跃动的基因密码

带着对“木偶制作工艺存续”的执着求索,实践队来到国家级传承人黄清辉大师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熠熠生辉的奖杯、证书与泛黄老照片——无声诉说着大师半世纪躬耕毫厘的非凡成就与业界认可,这些荣誉是其技艺炉火纯青与毕生坚守匠魂的注脚。紧接着,一场技艺盛宴在荣誉的光环下展开,为队员提供权威解答,大师边操作边讲解:“确保木偶耐用,关键在樟木纹理与密度的严苛筛选;实现关节灵活,秘诀在毫厘不差组装榫卯机关与微型轴承。”七十二道核心工序在大师手中徐徐展开,雕刻需精微调控刀锋力度以塑神韵;敷彩依赖矿物颜料与骨胶配比保色彩;髹漆把握漆膜厚度与遍数求质感;最后依人体力学穿引三十余根丝线,调试至最佳张力以赋生命律动,让木偶关节得以灵活运转。一根根丝线所维系的,不仅是木偶灵动关节,更是穿越千年、在匠人指尖跃动的“木偶制作工艺存续”活态技艺基因密码。

图为实践队员与黄清辉大师的合照 吴梓铭 供图

承韵:艺魄相融,从眼观到手触的心悟之旅

怀揣着从黄大师处领悟的“匠魂”,实践队步入泉州木偶大剧院,探寻“木偶表演技艺掌握”的密匙。队员们凝神观摩提线木偶经典折子戏,深入解析悬丝张力里的精妙力学谱系、细致标注唱念作打四十二项程式规范,似要穿透千年时光,洞悉表演范式的精髓。剧中台下传来阵阵掌声。国家级表演传承人张育淳大师告诉队员们:台上的一招一式对筋络骨骼的精准记忆,到悬丝张力毫厘间的肌肉感知,其指尖的非凡掌控力,源自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严苛苦修,指尖血泡终成茧,方得赋予木偶以魂魄。

图为泉州木偶大剧院舞台 吴梓铭 供图

熔铸:薪火入脉,青春丈量文明脉搏

“木偶制作工艺存续”与“木偶表演技艺掌握”的背后之谜层层解开。黄清辉大师工作室见证的“匠魂”与剧院体悟的“艺魄”贯通融合,实现了对艺术生命的“心悟”。

图为实践队员与提线木偶大师的合影 吴梓铭 供图

实践队员们曾凝视匠人刻刀游走于樟木的纹理,也曾静赏戏台之上丝线牵动木偶的灵动——这次实践让他们笃信:传承是解码凿刀与丝线里的文明密码,让千年匠艺的精密逻辑不致蒙尘;是转译矿物颜料与榫卯结构中的审美基因,让古老智慧在当代环境中焕发神采;是搭建传统与当下的精神桥梁,让沉默的技艺重新成为流淌的文化血脉。可当樟木的年轮邂逅3D建模的参数,如何让凿刀的温度不被数据流冷却?当戏台的方寸天地对接元宇宙的虚拟场域,又该如何让程式的韵味既守住本真,又能叩响年轻世代的心门?这些关于文明永续的叩问,正等待每个与传统相拥的青年灵魂共同作答。这场与千年非遗的灵魂对话,才刚刚启幕。

撰文 | 雷志锜

图片 | 吴梓铭

一审 | 鲍晓峰

二审 | 林陈胜

三审 | 黄晓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雷志锜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0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