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吴锦花 蒋莹 团队:湘韵拾光)近日,湖南信息学院“湘韵拾光”暑期三下乡团队走进湖南东安武术传承基地,与传承人深度对话,探寻被誉为“南拳代表”的东安武术背后的悠久故事与时代新篇。
通讯员吴锦花在东安文武学校对传承人进行采访
东安武术历经1800年传承,是我国武术文化瑰宝,在“南拳北腿”格局中地位重要。作为其传承与发展重要阵地的东安县文武学校(又名湖南省东安县体育学校),于2007年9月经批准恢复办学,以“一所学校两个牌子”的创新模式,走出“以文为主、以武为辅”的特色育人之路。 谈及东安武术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传承人表示,其核心在于注重德文化,讲究“先学德后学武”,“以武修德,习武先修德”,德始终是第一位的。1800多年来,德文化的传承体现在公交站台等路边标志性事物中,融入了武术与德文化元素。
团队成员们在东安文武学校进行参观
对于八卦莲花掌等经典招式命名的文化寓意,传承人介绍,东安武术1800年来不断吸收外来拳式,也有本地拳式向外传播。学习南派和北派动作风格并取其精华,形成了独特的东安拳,如八卦掌就是吸取北方一些拳种而成。且每个乡镇都有独特拳种,像水岭的文家拳、芦洪市的咏春派、鹿马桥的梁家拳,均为一代代武术人结合实践与学习经验形成。
团队成员们在东安文武学校观看学生表演
在传承与发扬东安武术方面,传承人坦言,东安武术在本土受众较多,但全国范围内仍小众。过去战争时期多用于杀敌打仗,与攻防结合紧密;如今传承要从娃娃、幼儿抓起,尤其是中小学,让武术进校园,使孩子从小接受熏陶,形成从幼儿到初高中的梯队模式。当前国家有好政策,如武术单招上大学,本科院校对武术艺术生文化要求较低(文化占30%,武术占70%),传承虽需众人合力,但不算艰难。 针对团队想拍摄宣传视频推广东安武术的想法,传承人建议,可从传统到竞技武术、从少儿到中老年,以及各武馆、武校、学校之间深入了解。拍摄时融入本地元素,深入民间、贴近生活,效果会更好。
在平衡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发展的关系上,传承人认为关键在于基本功,无论学传统还是现代武术,都要注重孩子的基本功。此外,举办各类赛事,将传统武术与现代元素结合,配上灯光、舞美,能呈现完美表演。
对于零基础者现在学习是否来得及的问题,传承人表示,学习武术不分早晚、年龄,不同年龄适合不同武术。十八九岁、二十岁左右适合学散打和传统东安拳,接受起来较容易。散打多为三拳四腿等简单防身术,东安拳大众化,对韧带要求不高,可从网上或当地进一步了解。
团队成员们在东安文武学校与老师学生合照
谈及学习东安武术的收获,传承人称,除了动作,更要培养精神:一是家国情怀,有匡扶正义的心态和制止不公的能力;二是爱国情怀,习武不是为了打架,而是培养拼搏精神;三是结合部队作风,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行业,这些都是宝贵财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