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缕夕阳为特教中心的窗台镀上金边,山东女子学院爱之翼彩虹童行志愿服务团在心语燕儿童成长中心的实践之旅也悄然画上句点。这段扎根特教课堂的日子里,爱心在朝夕相伴中悄然萌芽,最终绽放成照亮成长的光芒,这不仅温暖了孩子们的世界,更在女院学子的心中沉淀出关于爱与教育的深刻答案,为未来的脚步指明了方向。
暖怀有度护童真,边界存温助远行
课堂里的每一次互动都藏着成长的密码。随着与孩子们的联结日渐深厚,志愿者们的目光也愈发敏锐:那些看似与普通孩子无异的举动背后,或许藏着不为人知的困境。当他们带着疑惑向特教老师细细请教,才真正读懂了特殊儿童世界的复杂与细腻,也由此叩开了对“温柔的界限”的思考。在一次次尝试与调整中,大家慢慢领悟:特教的温柔从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一门需要用心拿捏的“平衡术”——既要忍住“放手”时的不舍,给孩子试错成长的空间;又要怀揣“拥抱”时的热忱,让他们在安全感中积蓄力量。原来,懂得划定边界的爱,从不会成为成长的枷锁,反而会化作一双坚实的翅膀,托着孩子们一步步走向独立。这趟实践课教会的道理,早已刻进每个志愿者的心里。
图为志愿者们辅助孩子游戏
校际联谊燃星火,社区拓路破藩篱
高校联动的思维碰撞迸发星火。当山东女子学院与北京科技大学的学子围坐长谈,两股青春力量在经验交换中重塑特教认知。女院学子分享了课堂辅助心得,北科大带来了大龄群体就辅助案例。在“我们还能为特殊教育做些什么”的共同追问中,“进社区”的想法应运而生——大家想让更多人看懂特殊儿童的世界,不再有误解与隔阂,而是带着理性与热忱,一起加入这场温暖的守护。那些关于公众科普的构想、家长赋能的蓝图、社会支持的推演,正在笔记上生长为具体的行动宣言。
图为山东女子学院与北京科技大学学子的联谊与合影
沙盘解码心之声,微尘点亮爱之光
沙盘室里的细沙藏着疗愈的力量。志愿者们跟着特教老师的指引,指尖拂过温润的沙粒,亲手摆放出一个个微小的“世界”,才真切体会到:这些沉默的沙具如何成为特殊儿童的“心声话筒”,悄悄抚平他们内心的褶皱。整理室外辅助教具时,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大家忙碌的手上,哪怕只是擦拭一件玩具、归置一套器材,每个人心里都暖融融的—— 因为这份琐碎里,藏着“想为孩子们多做一点”的真心,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图为志愿者们进行教具的整理
这趟旅程虽已结束,但爱的脚步不会停歇。从课堂里学会的“平衡之道”,到沙盘前触摸到的心灵温度,再到走向社区的公益构想,每一份感悟都在积攒着前行的力量。志愿者们知道,从教室到街巷的距离,正是融合教育最需丈量的疆域。专业守护的最高境界,是让自己成为可溶解的桥梁——当孩子们的生命星轨开始自转,曾经支撑他们的手掌便隐入星光。而志愿者们在心语燕淬炼的辅助技能,终将成为燎原星火,在每寸需要理解的土地上播种光芒。
(通讯员:王兆丽、杨天宇、管浩如、刘冬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冬霞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