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吴锦花 黄诺岚 蒋莹 团队:湘韵拾光)近日,“湘韵拾光”暑期三下乡团队走进湖南东安,与当地剪纸艺术传承人宋兵前、唐戊雄展开深入交流,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探寻这项传统技艺在时代浪潮中的传承与发展之道。
宋兵前是湖南省知名剪纸艺术家,50余年来致力于剪纸创作和传承,20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和天津民俗博物馆收藏,曾获湖南省群众文化学会和该学会剪纸专业委员会联合授予的“成就奖”。近6年来,他与民间艺人唐戊雄蛰居乡野,潜心钻研剪纸艺术,着力传承非遗剪纸文化,创作的《德武东安》《百虎图》《百兔图》等套色剪纸长卷作品,在社会上反响良好。
宋兵前、唐戊雄夫妻合照
谈及剪纸学习经历,宋兵前表示,二人八九岁时因生计接触剪纸,从简单活儿做起,十几岁便能接小单子补贴家用,作品发表获稿费更受鼓舞。他们曾到山东、云南、天津等地交流学习,在名师指点下明白不能一味模仿,要走出自己的路,也由此知晓剪纸承载着地方文化与生活。虽曾遭家人反对,但凭借热爱坚持至今,作品能在湖南省博物馆等展出,也算有所成就。
湘韵拾光通讯员吴锦花对宋爷爷进行采访
关于作品构思,宋兵前称灵感源于生活与时代。“剪什么,先得懂什么”,创作非遗武术题材需了解招式与精神,时代热点题材则要关注社会动态。过去靠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如今信息发达,新闻、政策都能成为创作点。像“反腐倡廉”“禁毒宣传”等题材,便是希望剪纸除装饰外还能发挥教育意义,核心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团队成员在宋爷爷家学习剪纸
在宋兵前看来,剪纸离不开生活。从前为生计创作,作品满是柴米油盐;如今生活好了,便想反映时代精神,年轻人留学、支教,国家政策向好等都能成为素材。剪纸需接地气,蕴含着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脱离生活便没了灵魂。他最珍视早期为生计创作的作品,如首次发表的剪纸,十块钱稿费让他感受到剪纸的价值,而作品出国展出、用于公益宣传,更让他觉得剪纸意义非凡。
对于剪纸技巧,宋兵前认为无捷径,关键在坚持与练习。起初剪不流畅很正常,剪线条要稳,复杂图案需先在心中勾勒轮廓。可从简单图案入手,熟练后再尝试复杂造型,且要多看多练。
团队成员在宋爷爷家与夫妻二人合照
谈及年轻人学剪纸,宋兵前表示,不一定要专攻,作为爱好了解也很好。学校开设剪纸课是好事,觉得难正常,只要喜欢,哪怕“三分钟热度”也能增进了解。年轻人的新想法或许能为剪纸注入新活力,如结合现代设计、新媒体传播。 如今有不少年轻人对剪纸感兴趣,学校、单位也会组织参观学习,国家对非遗的重视和扶持也助力了传承。宋兵前认为,剪纸教会人的不只是手艺,还有坚持、认真、观察生活的态度,做好它需花一辈子功夫。他们这代人坚守这门手艺,只希望它能被更多人看见、喜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