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曾诗滢)为探寻耕读文化中流淌的非遗基因,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新青年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25年8月4日,走进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在古籍的墨香与老物件的温度中,开启了一场与非遗对话的文化探寻之旅。
图为队员们在参观展品踏入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恰似步入一幅动态延展的农耕文明长卷。在馆长的引领下,实践队员有序穿梭于陈列展区,斑驳的犁耙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春播秋收的时序轮回;泛黄的私塾课本上,前人批注的墨迹仍清晰可辨。馆长的讲解如涓涓细流,赋予古老物件新的生命力,使队员们深刻领会 “耕以养身,读以明道” 这一传统生活哲学的深厚内涵 。
图为队员们在动手拓印非遗体验环节成为本次实践的高光时刻。而拓印台前更是热闹非凡,当宣纸覆在古老的砖雕纹样上,用墨辊轻轻一刷,那些沉睡的山水花鸟便跃然纸上,这项古老的拓印技艺,也是非遗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有队员拓印出一幅 “松鹤延年”,墨色浓淡间竟有了几分古画的韵味;还有人专注地拓着 “五谷丰登” 的图案,指尖沾着墨香,眼里映着对非遗传统的敬畏。
非遗绝非博物馆中冰冷的陈列品,而是承载历史、可触摸传承的文化生命体。耕读文化里的笔墨艺术、拓印技艺,凝聚着古人顺应自然的生存智慧,更暗藏民族精神密码。实践队员亲身参与创作,实则是在与千年文脉对话,助力传统文化从沉睡中苏醒。传承非遗的本质,在于让其融入现代生活,使每一位普通人都能成为文化传承的主体,让积淀千年的智慧在时代流转中永葆活力 。
撰文 | 曾诗滢
图片 | 陈舒怡 李妍霓
一审 | 陈扬峰
二审 | 王李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诗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