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阿尼拉·奴尔江)7月上旬,大连民族大学青春筑梦行三下乡小分队奔赴新疆、内蒙古、贵州等地,开展以“推广普通话、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结合三地语言文化特色与红色历史资源,通过特色产业推广、人物访谈、红色教育及精准推普等多元形式,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赋能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出发前合影
特色产业代言 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团队聚焦三地特色产业,以“家乡我代言”为载体,挖掘产业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在新疆,成员深入三文鱼养殖场,与专业人员深度交流,系统梳理三文鱼从养殖、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故事,制作系列短视频。视频中,团队成员与当地养殖户共同出镜,用生动语言讲述水质把控、饲料配比等专业知识,展现特色养殖产业对乡村经济的带动作用,相关内容已在抖音、B站等平台发布,助力拓宽产品知名度与销售渠道。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新疆尼勒克三文鱼养殖场
扎根者故事 传递坚守与担当
“扎根者说”人物访谈环节,团队将镜头对准基层实践者。在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成员专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大使松哈尔老师。访谈中,松哈尔老师分享了13年来行走乡村、手把手教学的经历,从最初面对群众的疑虑,到如今看到越来越多村民能用普通话顺畅交流,其坚守与理想令人动容。团队将访谈整理成文字稿件并制作成短视频,通过公众号推送与社区展览,让这份执着与奉献精神感染更多人。
红色记忆追寻 厚植爱国情怀
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团队开展“红色记忆”主题行动,探寻家乡抗战历史。成员王子蕙走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下,深入了解当地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役、英雄人物及历史贡献。通过拍摄历史场景、记录讲解内容,团队将这段红色记忆制作成图文资料,在实践地学校开展分享会,结合红歌演唱、经典诵读等形式,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
精准推普行动 架起沟通桥梁
推广普通话是团队核心任务,针对山区儿童、妇女等群体需求,成员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在开示古城,萨拉木向居民普及普通话的重要性,通过情景对话、日常用语示范等方式提升沟通能力;阿尼拉来到山区,以拼音卡片、趣味游戏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为儿童提供一对一教学,并举办主题宣讲,阐释学好普通话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团队还为孩子们捐赠国学经典图书,每位成员手写书信传递温暖与鼓励。
▲图为团队成员为山区儿童捐赠图书
针对山区妇女,成员们跋山涉水入户走访,开展一对一教学。从最基础的拼音入手,重点帮助她们掌握姓名书写,不少妇女在学会写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热泪盈眶。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当地群众的语言能力,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图为团队成员手把手教学山区妇女书写自己的名字
此次实践活动,青春筑梦行小分队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通过语言桥梁促进理解,用红色文化凝聚力量,借产业推广助力发展,多维度为乡村振兴赋能。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三地需求,把实践成果转化为长效行动,让青春力量在民族复兴与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持续绽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阿尼拉·奴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