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 黄山学院青年学子团队赴源芳乡开展推普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9 11: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雨欣   阅读 4.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张雨欣)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部署,响应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攻坚工程” 号召,发挥语言文字在提升乡村人口素质、促进城乡融合、赋能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7 月 10 日至 19 日,黄山学院语润 “源” 梦先锋推普实践团 —— 由 12 位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学生组成的国家级团队,走进休宁县源芳乡,以 “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 为主题,开展为期十天的特色活动,让普通话成为连接知识、文化与发展的桥梁。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黄山学院校门口出征合影

一、趣味播撒种子,语言点亮童心

实践团在渔临村行益课堂,以 “基础阅读 + 趣味游戏 + 文化体验 + 作业辅导 + 情感联结 + 梦想表达” 方式,组织十六场活动。九次作业辅导中,志愿者用普通话讲解习题,助 20 余名孩子解决暑期作业难题。

▲图为实践团小教组成员为孩子辅导语文暑假作业

实践团向孩子们赠送拼音绘本,以此筑牢普通话阅读的基础;“击鼓传花识汉字” 游戏则助力参与孩子的常用词掌握量平均增加 30 余个。大家同唱《我和我的祖国》,在歌声里自然练习用标准普通话抒发爱国情感;“历史拼图” 与 “徽州故事小课堂” 相结合,最终让 70% 的孩子能清晰复述传统文化故事。“石头画创作” 中,28 名澳门学子与当地孩子协作完成 40 余件融两地元素的作品,让沟通从生涩变得自然;“职业纸飞机” 活动则让孩子们能用普通话自信阐述理想,凸显语言承载梦想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梓源村村史馆为留守儿童爱心捐书50余册

▲图为实践团小教成员在渔临村村史馆带孩子体验文房四宝

▲图为实践团小教成员在渔临村村史馆书法课后与孩子们的徽墨汉字作品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团小教成员在行益课堂内带孩子用普通话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歌曲

▲图为实践团小教成员早上带孩子们朗读《钱塘湖春行》古诗

▲图为实践团小教成员带孩子认识中华五千年文物,并和孩子们用标准普通话读出来

▲图为实践团小教成员为孩子们上南京大屠杀历史普及课堂

▲图为实践团与来自澳门的学子石头画后合影留恋

▲图为来自28位澳门学子给黄山学院语润 “源” 梦先锋推普实践团的手写感谢信

二、乡音温暖晚年,沟通守护日常

针对老年人语言需求,实践团在梓源村村史馆开展以 “案例讲解 + 情景分析” 方式开展防诈骗讲座,用通俗易懂的普通话讲解养老诈骗常见套路,结合案例教老人识别骗局。

在渔临村,志愿者围绕日常购物、就医等场景,设计 “普通话对话小课堂”,助力老年人融入现代生活。

▲图为实践团老年组成员在梓源村村史馆为老年人开展养老防诈骗课堂

▲图为山村老人在“夕阳红普语行——乡村老年普通话活动”课堂学习图片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渔临村村史馆为50余位老年人开展“山村老人普通话趣味课堂活动

三、服务扎根乡土,语言连接你我

实践团以 “乡村服务者” 身份,在新娘房瀑布停车场用普通话为游客指引路线、讲安全须知;参与渔临村河道清洁时,边劳动边用普通话向村民宣环保知识;入户问卷时,以标准普通话沟通,了解语言现状、收集需求。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新娘房瀑布停车场做志愿者合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停车场引导游客疏通交通图片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当地村民普及普通话以及环保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当地村民普通话使用情况及需求

四、故事承载记忆,语言传承精神

在梓源村和渔临村村史馆,实践团成员用普通话深情讲述当地红色故事,让村民在聆听中感受革命精神。志愿者们还与老党员交流,记录红色记忆,并用普通话整理成文字资料,让红色历史通过规范语言代代相传。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当地中国好人张志健书记关于渔临村现状、普通话推广等情况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当地休宁县人民政府少数民族工作人员关于当地少数民族普通话使用情况

五、技能助力产业,乡货走出大山

实践团通过 “脚本设计 + 词汇教学 + 企业培训” 助力电商推广:设计 “三句半” 带货脚本,方便村民用普通话录短视频;制作 “直播常用词对照表” 并结合手机演示教学;走访企业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员工商务表达能力,助力乡村好物拓市。

▲图为实践团电商成员采访当地徽州菜籽油公司的厂长关于源芳乡农产品及普通话情况

▲图为实践团电商成员采访当地木材加工厂工作人员关于普通话使用情况

▲图为实践团晚上7:00至9:30进行农产品电商直播带货

六、镜头定格美景,乡音讲述风情

为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实践团前往新娘房瀑布拍摄宣传片。从脚本撰写到镜头解说,全程使用标准普通话,生动介绍瀑布美景与文化传说。宣传片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人通过语言认识乡村之美,为文旅发展注入语言动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新娘房瀑布游客关于普通话使用情况,并普及相关普通话知识

七、光影记录足迹,故事传递力量

实践团同步在大学生云报、多彩大学生网、三下乡网、小红书、快手等平台发布活动视频与新闻稿,通过镜头记录行益课堂的欢笑、老年课堂的温暖、乡村实践的足迹,用文字传递 “语润乡野,言筑梦想” 的理念。

八、协调凝聚合力,实绩赢得赞誉

推普实践团与当地政府创新建立 “周调度 + 即时响应” 机制,从方案打磨到环节落地高效联动。通过共建 “推普成效反馈群” 及时优化细节,工作获休宁县源芳乡人民政府肯定及感谢信。

休宁县关工委主任王运选看望慰问在此开展暑期实践的推普实践团成员,对团队助力留守儿童成长的行动给予肯定 。同时,实践团通过共建“推普成效反馈群”及时优化细节,工作获休宁县源芳乡人民政府肯定及感谢信,多方协同让推普与关爱工作实效尽显。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休宁县关工委主任王运选等领导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源芳乡人民政府开展总结会议

▲图为中共休宁县源芳乡委员会致实践团的表扬信

▲图为中共休宁县源芳乡委员会致实践团的感谢信

此次实践活动以普通话为纽带融入乡村生活,使其成为乡村发展的有力工具,既提升村民语言能力,又助其拓宽视野、加深交流,增强文化自信与认同。活动契合乡村振兴 “塑形铸魂” 理念,为源芳乡注入活力,促文明提升,让 “语润乡野,言筑梦想” 落地生根。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源芳乡人民政府门口返程合影


撰文 | 张雨欣

图片 | 张雨欣、凌迪鑫、颜京京

一审 | 程祥丽

二审 | 王文婷

三审 | 李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雨欣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41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