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宁夏大学青苗互助实践团走进银川市西夏区金阳社区,为助力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了“汉字捉迷藏 解码文字的秘密”主题活动。这场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汉字文化盛宴,让社区青少年在游戏中感受汉字魅力,在互动中体悟文化内涵,也为三下乡实践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精心筹备,营造沉浸式文化氛围
活动当日,金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暖意融融。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的“汉字捉迷藏 解码文字的秘密”主题字样格外醒目,简洁的布置中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上午9时,活动在实践团成员李湘的主持下拉开帷幕。“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汉字里藏着多少秘密吗?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文字侦探’,一起解锁这些秘密!”李湘热情洋溢的开场白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实践团成员马兰则手持粉笔,随时准备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记录在白板上,一场关于汉字的奇妙之旅就此开启。
“汉字捉迷藏”:在互动中掌握构字规律
活动第一部分“汉字捉迷藏”互动环节,堪称全场的第一个高潮。李湘同学将孩子们分为三组,宣布挑战任务:“今天我们要攻克‘汉字加偏旁’这个小怪兽,看看哪组能想出最多的答案!”话音刚落,她便在白板上写下“少”“方”“马”等基础字,孩子们踊跃回答,场面十分热闹。其中偏旁部首组合互动环节直观展现了汉字构形规律——以“少”“方”等字为例,通过添加不同部首构成“沙”“吵”“放”“芳”等字,清晰呈现了汉字“基础字+部首”的组合逻辑,体现形义关联的构字特征。活动以竞赛形式引导参与者主动探索,强化了大家对汉字系统性、规律性的认知,为掌握汉字体系提供了实践支撑。
图为实践团成员李湘同学为孩子们讲述比赛规则 通讯员 王丽丽供图
这个环节不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轻松掌握了汉字的构形规律,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正如李湘所说:“汉字就像积木,一个基础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能变成全新的字,这正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找汉字”挑战:在探索中感受汉字活力
稍作休息后,活动进入第二部分“找汉字”挑战。李湘在白板上展示出一个融合了多个汉字的复杂图案 ,神秘地说:“这个图案里藏着好多汉字,看看谁能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孩子们瞬间进入“侦探模式”,有的紧盯画面逐行排查,有的则和同组伙伴围在一起轻声讨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没过多久,四年级的李雨桐指着图案边缘喊道:“老师,这里有‘日’字!”紧接着,“口”“十”“一”等简单汉字被陆续发现,孩子们的热情愈发高涨。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寻找的汉字难度逐渐加大,但这丝毫没有阻挡孩子们的探索脚步。当五年级的聂禹欣找出由多个部件组成的“克”字时,现场响起了第一阵掌声;随后,“章”“早”等字的发现更是让掌声接连不断。
图为董思哲,朱志燕,王诺凡三位同学正专注地分析图案 通讯员 王丽丽供图
此次汉字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趣味探索中同步收获了知识与能力。他们不仅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从“休”“青”等字的造字逻辑,到从图案中“解锁”汉字时发现的其独立与组合特性,触摸到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智慧;进而也锤炼了细致观察、主动探究的能力,激发了对汉字的兴趣,还潜移默化体会到个体与集体协作的意义,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交融提升。
文化延伸:在解读中体悟传统智慧
活动过程中,李湘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汉字的表面认知,而是结合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延伸讲解。孩子们在趣味探索中同步收获了知识与能力:他们不仅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从“休”“青”等字的造字逻辑,到从图案中“解锁”汉字时发现的其独立与组合特性,进而触摸到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智慧;同时也锤炼了细致观察、主动探究的能力,激发了对汉字的兴趣,还潜移默化体会到个体与集体协作的意义,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交融提升。
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此次金阳社区汉字文化活动,是宁夏大学青苗互助实践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实践团成员以专业素养与热忱,为青少年搭建感受汉字魅力的平台,在传递文化内涵的同时,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这既是文化浸润的过程,也是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行动,既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活力,为高校实践育人提供样本。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耕,拓展活动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更多地方,以青春之力助力青少年文化自信培育,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篇章。期待更多此类活动涌现,既赋能青少年成长,也绘就校社协同传承文化的美好画卷。(通讯员:王丽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