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双驱动 —— 五邑大学 “淘沙青年” 实践团助力石板沙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09 08: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汤志豪   阅读 83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7月14日至20日,为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五邑大学“淘沙青年”实践团再度奔赴江门市新会区睦洲镇石板沙村进行“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与石板沙村政府合作机构宸晞自然研学院深度合作,通过AI赋能乡村振兴,宣传当地疍家民俗文化及特色农产品,扎实推动石板沙村“百千万工程”建设与乡村振兴。

▲图为“淘沙青年”实践团于石板沙疍家文化管合影

实践地点:江门市新会区睦洲镇石板沙村

团队成员:汤志豪、骆彤、杨炜琪、陈浩彰、林美凤、卢艺丹、詹雅琳、林淑涵、张文琦、田楚欣、方颖雅、郑朝辉、李敏祺、何晴、卢映彤
指导老师:曹俊勇、莫希建、时雪银

在活动开展期间,邑大淘沙青年结合自身专业以及当地政府、企业、村委需求,化身一块块石砖,共同建筑石板沙振兴的道路。

AI 赋能:以科技为笔,绘就振兴新篇

在数字时代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由知名短视频运营导师李伟清和资深内容创作专家陈敏茹组成的专家团队,近日为淘沙青年实践团成员开展了系统培训,聚焦AI智能脚本生成、短视频流量分发机制等核心技能,赋能乡村故事传播。

在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实践团成员深入乡村一线,用镜头记录下动人的乡村振兴图景:疍家老人指尖穿梭的渔网,编织着岁月的沉淀与智慧;藕塘深处,淤泥中孕育的莲藕成为生态发展的亮丽名片;咸淡水交汇处的独特风味,透过画面传递出浓郁的地域风情。

科技与乡村的深度融合,正让这座小岛的文化与自然魅力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此次行动不仅是数字技能的传授,更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以AI技术为翅膀,让乡村故事传得更远;以创新传播为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时代的鲜活能量。实践团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四年前,即2021年,石板沙村的旅游发展虽有起色,但游客数量仍较为有限。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以及数字技术的应用,2024年石板沙村接待游客约54万人次。

未来,淘沙青年实践团将继续探索“科技+乡村”的创新传播模式,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让更多人在数字浪潮中听见乡村的声音。

▲图为“淘沙青年”实践团AI培训

文化赋能:借青春创意,让疍家文化“潮” 起来

五邑大学“淘沙青年”实践团以青春创意激活疍家文化,打造的疍家文化特色服装共创展成传承新阵地。

实践团深挖疍家文化,走访了30余户疍家村民,参观疍家文化展览馆,收集到大量珍贵的传统符号素材,从中萃取海浪、鱼纹等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理念,让传统元素迸发时尚火花。在实物创作中,小鱼绣牌以银线勾勒鱼纹,灵动逼真;贝壳DIY牌巧妙再现渔家撒网、赶海等生活场景,创意与传统技艺的交织让每一件作品都独具韵味。

展览现场,各类作品协同陈列,搭建起文化对话桥梁。青春力量为古老疍家文化注入新活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鲜活样本。

▲图为“淘沙青年”实践团为疍家文化特色展览做准备

致敬老党员:岁月温初心,红脉续新篇

连续四年,淘沙青年实践团始终延续着慰问石板沙村老党员的传统。今年,实践团成员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再次回访梁长权、梁添宝两位老党员,继续聆听他们用一生践行的初心故事。

两位老党员的党龄均已超50年,岁月在鬓角染上风霜,却从未磨损那份炽热的信仰。梁长权同志小心翼翼展示‘光荣在党 50 年’奖章时,坚定的目光中透着对党的赤诚:“这是党给我的最高荣誉。”团队成员围在一旁,凝视着奖章上的党徽,纷纷表示要以梁爷爷为榜样,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让青春在共产主义事业中绽放光彩。谈及青年成长,梁长权同志寄语:“青年要踏实做事,思想上紧跟党、行动上靠近党,才不负时代。”曾投身社会教育事业的梁添宝,返乡后挑起了石板沙村的文教、宣传、卫生、生产等多项重任,把 "人民至上"刻进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这让团队成员深受触动。他鼓励大家多参与党团活动,传承红色精神,更要多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乡村发展的真实模样。

老党员的人生轨迹,正是一部鲜活的党史教材。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让淘沙青年们备受鼓舞。他们将带着老党员的殷殷嘱托继续前行,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以青春之力投身 "百千万工程",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属于青年的奋斗篇章。

▲图为“淘沙青年”实践团回访石板沙村老党员

圆桌会议:擎画水韵卷,共谱乡居章

在本次“三下乡”活动圆满结营之际,淘沙青年实践团怀着满满的收获与热忱,荣幸邀请到睦州镇石板沙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冯郁腾同志,以及睦州镇政府代表周钊铖同志共同参与结营座谈。

一周以来,实践团成员们脚踩乡土、深入田间,循着石板沙的水韵肌理走访调研,与村民拉家常、向干部问实情,在充分了解村庄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磨出三条助力乡村发展的建议。这些凝聚着团队心血的思考,得到了冯书记与周代表的高度认可与热切回应——他们不仅逐一点评了建议的可行性,更恳切表达了对方案进一步优化完善的期许,期盼能以此次“三下乡”活动为起点,推动建议落地生根,真正为石板沙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1、设菜鸟驿站:选人口集中区域建驿站,集中处理快递降低成本,提供代发农产品等服务,通过多元收入及合作协议解决运营问题,便利村民且助农增收。

2、创疍家服饰品牌:改闲置民房为工坊,组织村民生产含疍家元素文创服饰,线上线下销售,培训+试产降低风险,带动就业与村集体增收。

3、开海岛微公交:投电动巴士设3条线路,低票价覆盖码头、村落、景点,同步解决充电问题,便利出行并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促进消费。

此次结营座谈不仅是实践活动的句点,更成为校地携手、共谋发展的新起点。淘沙青年实践团也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期许,持续打磨方案,为石板沙的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淘沙青年”实践团同石板沙村代表开展圆桌会议

兴产业、富乡村、惠民生,淘沙青年一直在路上!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分享环节,睦洲镇村代表、政代表和小草老师为团队成员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并衷心表达了对淘沙青年实践团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辛勤付出的认可与感激。一张张荣誉证书,不仅是对团队成员们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其为石板沙乡村振兴付出的认可。

活动虽已落幕,但淘沙青年与石板沙的联结不会止步。“淘沙青年” 实践团将继续借着 “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行动的东风,深深扎根石板沙村的沃土。在这里,党建引领的光芒将照亮每一条乡间小路,技术的力量会像春雨般浸润田野与屋檐,疍家文化里藏着的渔歌与故事,将被细细拂去时光的尘埃,在新时代里重新鲜活起来。无论前路如何,实践团都将怀揣初心、砥砺前行,让青春的动能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让石板沙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

撰文|汤志豪、方颖雅、林淑涵、林美凤、张文琦

图片|田楚欣、李敏祺

审核|曹俊勇、莫希建、时雪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汤志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