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黄河畔乡村韧性,盼人地间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09 08: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夏雨   阅读 4.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卢淑敏)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和合共生”实践队于20257月前往山东省济宁市开展调研活动。此次调研聚焦黄河流域山东段乡村人地系统韧性,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走访等方式,探索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地系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实地走访:探寻乡村人地关系的现状

7月中旬,济宁市的乡村田野一片繁忙景象。实践队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民、村庄相关负责人以及基层干部展开深入交流。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济宁市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传统农业种植如小麦、玉米等作物依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些特色农业项目如大棚蔬菜、花卉种植等也逐渐兴起。

图为队员在当地考察情况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实践队了解到,尽管当地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地系统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导致部分农田闲置,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村民李大爷坦言“这几年咱这儿的农业设施越来越好,本来该高兴的事儿,可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像这天气,说变就变,干旱、洪涝轮番来,庄稼遭了殃。还有,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地都荒着。” 此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影响土壤质量,还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实践队成员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收集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土壤肥力、水质状况等进行详细调研。

数据分析:揭示人地系统脆弱性根源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收集了大量关于济宁市黄河流域乡村人地系统的数据,包括人口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队员们发现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结构失衡。二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三是生态环境脆弱。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生态环境面临诸多压力。除了农业面源污染外,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还对区域生态服务功能造成损害。

图为队员询问村民填写调查问卷

针对这些问题,实践队员认为,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该地区地处黄河入海口,自然环境复杂多变,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及人口结构失衡等问题,加剧了人地系统的不协调性。

案例研究:探索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路径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发现济宁市黄河流域的一些乡村在人地系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例如,于庄村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该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还有效改善了土壤环境和周边生态状况。同时,该村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将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于庄村村长介绍“我们通过将土地集约化经营,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合理利用土地。同时,发展特色产业,兴办采摘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提升产量。此外,以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乡村通过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这些乡村将分散的土地集中流转给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企业或合作社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入,并在企业或合作社务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实现了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的双赢。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当地村委会咨询问题

实践队成员通过对这些成功案例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可供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他们认为,实现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地系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智慧农业;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劳动力质量。

成果展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调研结束后,实践队成员们将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进一步整理与分析,撰写详细的调研报告,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实践队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对黄河流域乡村人地系统韧性问题的关注,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中来,共同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力量。未来,“和合共生”实践队将继续关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发展问题,持续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活动,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通讯员 卢淑敏)

图为实践成员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夏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