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藤计划社会实践队在诸城密州街道举行暑假防溺水安全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9 11: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翟路婷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春藤计划社会实践队在诸城密州街道举行暑假防溺水安全科普活动

为强化青少年夏季安全防护意识,助力基层安全教育体系完善,切实守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8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藤计划实践队走进山东省诸城市,开展以“珍爱生命防溺水,青春护航保平安”为主题的夏季水安全实践活动,为当地青少年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溺水防线”。

课程宣讲:科普知识入脑,夯实安全认知根基

水安全知识宣讲是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也是帮助青少年建立风险意识的关键一步。实践队员们提前两周调研诸城本地水文特点,结合近年来青少年溺水案例,精心设计了一套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宣讲课程。

活动当天,队员们在街道文化中心搭建起临时“安全课堂”,通过动画短片、情景模拟等多元形式开展教学。课堂上,队员们先以诸城境内的潍河、扶淇河等水域为切入点,讲解不同水域的隐藏风险——“看似平静的河面下可能有暗流,河边湿滑的青苔能瞬间让人失去平衡,而水库岸边的陡坡更是容易导致失足落水”。随后,结合夏季高温、汛期等特殊时段特点,重点分析青少年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天气炎热时,大家喜欢去水边玩耍降温,但缺乏成人监护、逞强下水游泳、盲目施救等行为,都可能酿成悲剧。”

为让知识更易吸收,队员们将“六不准”原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编成朗朗上口的童谣,带领孩子们拍手传唱。一位参与课堂的小学生王宇梦说:“以前觉得河边玩水很有趣,现在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危险!”

图为实践队员开展水安全知识宣讲。于千惠 供图 

技能演练:实操教学上手,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光有理论认知远远不够,掌握实用的自救与施救技能才是应对危险的“硬通货”。实践队员们联合街道应急管理办,在室外场地设置了模拟救援场景,开展沉浸式技能演练。

在“溺水自救”环节,队员们利用救生圈、长竹竿等道具,演示落水后如何保持镇定、仰漂换气、向岸边呼救。“如果不小心掉进水里,千万别慌张,要让身体像树叶一样漂在水面,把嘴巴和鼻子露出水面呼吸,然后大声喊‘救命’!”队员们一边示范仰漂动作,一边讲解关键要点。

针对“同伴落水如何正确施救”这一难点,队员们重点强调“智慧救援”原则:“发现有人落水,千万不能直接跳下去救人,我们可以找身边的竹竿、衣服、塑料瓶捆成的浮具扔给对方,同时大声向周围成年人求助。”诸城的很多河道旁都设有“救命竹竿”。当地的工作人员张淮说,投放“救命竹竿”的目的,第一是起到警示作用,当市民看到这个竹竿的时候,就应提高警惕,预防溺水;第二是真正发挥挽救生命的作用。当有人落水时,6米长的竹竿,足以让施救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救援落水者。同时,也可以节省下水施救者的体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援成功率。”并现场演示了如何用“救命竹竿”拉拽落水者的正确发力方式,以及如何快速拨打110、120急救电话,确保孩子们掌握“呼救-递物-报警”的规范流程。

此外,实践队还教授了简单的心肺复苏技能,用人体模型演示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操作步骤,让孩子们了解急救的基本原理。街道居民王女士全程观看演练后说:“不光孩子学到了本事,我们家长也跟着涨知识,这种实操教学比单纯说教有用多了!”

图为工作人员演示如何进行急救演练。于千惠 供图

社区联动:家校社协同,织密安全防护网络

青少年水安全防护需要多方合力,实践队积极联动社区、学校、家庭,构建“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队员们首先与街道下辖的8个社区居委会对接,协助制作“防溺水警示海报”,张贴在小区公告栏、河边步道、公园长椅等显眼位置,上面清晰标注着诸城危险水域分布图、救援电话及防溺水标语。

为扩大宣传覆盖面,队员们还组织了“安全宣传员”招募活动,鼓励参与课堂的孩子们成为家庭和邻里间的“小喇叭”,向弟弟妹妹、爷爷奶奶讲解水安全知识。

图为河边步道的防溺水警示牌。于千惠 供图

此次诸城之行,实践队员们通过“知识宣讲+技能演练+社区联动”的模式,将水安全理念深植青少年心中,也为基层防溺水工作注入了青春动能。未来,春藤计划实践队将持续关注青少年安全需求,创新教育形式,让安全意识融入成长点滴,为建设平安社区、幸福家庭贡献更多青春力量。(通讯员 于千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翟路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