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宋贤)为进一步了解中医药零售端的运营流程,追溯传统药房在新时代浪潮中的发展脉络,体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智慧,8月5日,“脉络寻源”实践团走进苏州姑苏区凤凰街北京同仁堂中医诊所,开展"循本草之源·探药香之韵"主题调研。实践团的成员尝试通过深度体验、专业观察与产业访谈,探寻传统中医药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路径。
古法新用:药食同源的现代诠释
在弥漫着草木清芬的药房内,一纸酸梅汤古方成为学子叩开中医药“药食同源”智慧大门的钥匙。乌梅、山楂、陈皮、甘草在千年戥子的精准称量下配伍聚合。“称量时要保持戥子平衡,这不仅是对剂量的精准把控,更是对医者仁心的传承。”资深药师的话语点醒青年学子,手中戥杆重若千钧。
捣药环节中,实践团成员们轮流使用铜质药臼和药杵,对部分药材进行捣碎处理,“捣药不仅能让药材有效成分更容易析出,不同药材的捣制力度和时间也有讲究。”从业多年的工作人员亲自示范并表示,这些传统技艺是老一辈中医药人智慧的结晶,需要一代代传下去。
在药剂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将分好的药材仔细包装。棱角分明的药包在指尖成型时,“匠心”二字不再抽象。当酸甜温润的汤汁滑入喉间,中药与日常生活的深刻联结变得真实可触——它从不是古籍中的冰冷符号,而是融入生命律动的温暖智慧。
本草密码:道地药材的品质基因
酸梅汤余韵未散,白芷与白术已置于灯下。药材鉴别台前,执业药师取出三组样品。“白芷断面应有菊花心纹路,气味刺鼻者方为佳品。”工作人员将生白术与麸炒白术并置解说:“生品健脾止汗,炒制品燥湿利水——炮制让同一药材衍生不同药性。”
青年学子通过观察发现:生白术断面可见朱砂点,麸炒后转为深棕油室。“这是判断炒制火候的关键标识,”工作人员用镊子指点焦斑边缘,“过焦则药性损,不足则燥性存。在一触一闻的分辨中,青年学子真切体会到道地性鉴别与炮制工艺,是中医药质量控制的双核心,更是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守正创新:老字号的破局之道
除了亲手尝试中药炮制,实践团的成员们还对医师、患者进行了采访。从药材的“甄选密码”到市场的“需求变化”,从行业的“坚守与挑战”到未来的“传承与创新”,在一问一答间,无不体现出老字号药房藏在药香里的智慧与担当,中医药的传承,从不是固守旧法,而是以匠心守本源,以巧思应时变。
薪火相传:青春视角的产业思考
同仁堂的坚守者坦言挑战:野生资源保护、炮制技艺传承、标准化与个性化平衡……然而困境中孕育着新机。同仁堂诊所负责人强调“守正创新是破局之钥”。诊所以实际行动回应:智能煎药系统确保效率与标准化,学徒则专注传承古法炮制精髓,形成传统与现代并行的“双轨制”图景,正是同仁堂给出的转型答卷。
此次“脉络寻源”之旅,为青年学子心中播下信念的种子——那些触摸过的药材、听过的故事,不只是记忆,更是对“传承”二字的深刻理解。未来,这份理解终将化作继续探索的动力,让药香里的智慧,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仲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