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绘心·AI解心:华南师大心理学院“点亮心火”实践团智构杏花镇心康服务新路

发布时间:2025-08-08 07: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颜心远   阅读 2.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张子柔、颜心远、颜也幸)2025年7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点亮心火”实践团(下称“实践团”)携校企联合研发的“安心AI”绘画心理分析系统,深入肇庆市封开县杏花镇,开展为期三天的特色心理服务专项行动。团队聚焦新兴科技赋能乡村心理健康服务建设,通过科普教育、互动体验、深度调研与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累计服务儿童、青少年及基层工作者等民众逾1300人次,将前沿的AI科技、院校的师范文化、温暖的心理健康服务送达乡村一线,实现“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

集市开篇绘心扉,AI解码初识“心”

实践首日,恰逢杏花镇圩日,实践团在集市设立公益心理体验摊位,迅速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在队员们的热情引导下,村民们拿起画笔,将心中所思所想自由挥洒于纸面,并交由团队运用“安心AI”(校企联合研发的AI绘画心理分析模型)对这些画作进行初步评估,生成通俗易懂的心理状态解读报告。这种“画一画,看一看”的新颖形式,有效破除了村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在轻松氛围中引发了他们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初步关注。活动现场互动踊跃,体验者络绎不绝,成为圩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为圩日集市上,青少年在志愿者引导下体验绘画心理分析 

童心课堂解码情,画笔共绘成长路

聚焦乡村儿童及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实践团于13日、14日分别走进新和村、凤村活动室及杏花中学课堂开展绘画心理团辅活动,旨在令绘画成为沟通不同年龄群体内心的有效媒介。在村活动室,十余名儿童在实践队员陪伴下进行绘画创作,抒发内心所思;杏花中学的同学们则在“情绪与绘画“主题团辅课上,通过实践团理论精讲了解情绪类型、色彩与情绪的关联以及绘画表达的意义,随后在舒缓音乐中进行自由创作,用画笔倾诉心声。“我想画看起来快乐和活力的开心的事,就用了很多黄色和红色”一位参与活动的初中生分享道。实践队员则穿梭于学生之中适时引导:“不用在意画得像不像,重要的是画出你此刻的心情。”创作完成后,“安心AI”系统对画作进行了初步情绪状态分析,提供辅助性解读视角。

据新和村干部反映,该村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因此,在入户走访中,实践团将留守儿童群体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其中,新和村的男孩小彬(化名)性格内向,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于是志愿者通过耐心的绘画引导,并结合AI技术进行辅助观察与分析,成功初步识别出其潜在的孤独感和表达意愿不足。该基于技术与观察结合的观察结果被团队及时同步记录并提交当地社工站,为社工站精准关注小彬及同类情况儿童提供了关键信息支撑和科学参考,为后续跟进提供了直接的参考价值,助力基层工作精准施策。

图为志愿者在杏花社区陪伴儿童进行绘画创作与交流 

乡音入户探心路,赋能基层启新程

为了解乡村最真实的心声,实践团成员于13日下午深入新和村、凤村、双联村村民家中开展深度访谈。队员们以唠家常的方式,围绕“AI认知”与“心理健康观念”两大核心问题,细致探寻村民们的想法:“您刷视频时见过‘人工智能’这些词吗?您觉得它能干啥?”引导村民表达对AI的朴素理解,多数表示“听说过但不熟悉”,期待其能“让看病更方便”、“帮孩子学得更好”。“您觉得心里憋屈烦闷算‘病’吗?”则直击当下乡村心理健康观念关键,部分村民仍存在“只有疯了’才算病”的误解,认为“想开点就行”。当问及“遇到烦心事能找谁帮忙”,村医、村干部是主要提及对象,反映出当地村民对专业心理援助渠道认知普遍缺乏。探讨“心病会不会拖垮身体”时,不少村民结合自身经历感慨:“是啊,愁得狠了就吃不下睡不好,浑身不得劲!”这些包含生活气息的真实反馈,揭示乡村地区在科技接受度与心理健康认知上存在双重现实鸿沟,为团队后续建构更精准服务路径提供了一手资料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民进行深度访谈

基于调研发现,实践团成员将服务重心转向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组织召开了“智启‘心’未来,AI赋能领域创新发展”专题培训会。杏花镇镇长欧培秀出席会议并提出:“希望大家能将今天学到的,特别是这种科技与人文结合的创新方法,积极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镇妇联主席、各村(居)社工及青年志愿者代表近150人参训。实践团成员结合入户走访的案例和AI技术应用实践,并重点分享了如何运用AI技术(如智能分析绘画特征)辅助评估心理状态的应用实践, 系统讲解了乡村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初步干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如村医、村干部网络)构建基础心理支持体系。培训旨在提升基层工作者运用科学方法关注和疏导群众心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建立常态化的乡村心理支持网络播下“火种”。

杏花镇镇长欧培秀于活动总结时对实践团表达了高度认可:“华南师大‘点亮心火’团队带来的‘绘画+AI’心理服务模式非常贴近实际,既让当地村民特别是留守儿童愿意参与、敢于表达,又为我们基层干部和社工提供了识别心理需求的新视角和新工具也期待未来能与团队有更深入的合作。

图为专题培训会基层工作者专注学习 

心火绵延传薪火,探索长效润乡间

回顾此行,“点亮心火”实践团AI技术为摸查乡村居民心理状况提供了新的辅助视角,绘画则作为普适性桥梁,有效促进了各个群体的参与和表达。

“我们深切体会到,在资源相对有限的乡村,AI能帮助我们‘看见’那些沉默的情感信号,它与绘画心理疗法结合,让心理服务变得更可及、更有温度。”实践团队长李铭辉道出了团队的共同心声,“这坚定了我们探索科技赋能乡村心理健康长效模式的决心。”

次杏花镇实践是“点亮心火”团队探索“AI+心理”数心融合模式的关键一步团队不仅为科技精准服务乡村心理健康积累了宝贵的一线经验,也为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的探索样本,其秉持着科技与人文并举的理念所点燃的关注心理健康、拥抱智能时代的“心火”,望为更广泛地区构建乡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实践参考与路径启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颜心远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76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