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牵政策 青春传暖意 ——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学子在漳州云霄开展资助政策宣传

发布时间:2025-08-08 13: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婧昀   阅读 81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陈婧昀、谌美婷)近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潮音润苗实践队”走进漳州云霄,开展“资助政策乡村行”活动。队员们跳出单纯政策宣讲的框架,将国家资助政策与当地历史文化深度融合,用文脉串联起政策初心,让帮扶暖流既接乡土地气,又含文化底蕴。

文化溯源 从千年故事里读懂政策初心

实践队首站驻足将军山,在历史积淀中探寻互助精神的源头。这里留存的不仅是陈政开漳的拓荒印记,更藏着“守望相助、共担风雨”的文化基因——唐代将士携手垦荒的担当,与“安民传奕代”的楹联箴言,让队员们恍然:如今国家为学子、创业者托举梦想的资助政策,正是这种千年互助精神的当代延续。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老人在将军山公园的合影

“古人护家园,今朝国家护成长,这是跨越时空的接力。”队员们将这份感悟融入政策解读,在大龙湖周边的资助宣讲中,用“上学有依靠、创业有扶持”的家常话,把抽象政策转化为群众能听懂的“身边事”。老人们记下要点准备转告邻里,家长们仔细询问申请细节,政策在乡音传递中悄然扎根。

▲图为团队成员对当地群众进行资助宣传

精神接力 用奋斗史诗串联政策温度

向东渠展示馆里,“一钎一锤凿山河”的建设往事,让实践队看到了另一种精神共鸣。当年建设者们凭“愚公移山”的韧劲劈开壁垒,与当下中职免学费、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形成奇妙呼应:先辈以奋斗改写山河面貌,如今国家以政策为年轻人的奋斗铺路,“奋斗改变命运”的信念在时光中一脉相承。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向东渠展示馆

这种认知在云霄地标馆有了新延伸。队员们与讲解员分享政策背后的“奋斗逻辑”,提议将资助故事融入地标解说。“以后游客听历史时,也能知道国家在帮困难孩子圆求学梦。”讲解员的回应,让政策传播有了新载体——文化地标里的解说词,正成为传递温暖的新纽带。

▲图为地标馆讲解员为团队成员介绍云霄地标产品

双向成长 让政策在文化土壤里生根

短短两天的实践,成为一场双向赋能的旅程。队员们在历史中锚定了政策的精神坐标,在与群众的互动中把准了宣讲的“方言频道”;而对云霄而言,资助政策不再是纸上条文,它借着老街坊的闲聊、家长的叮嘱、讲解员的解说,慢慢融进了日常。当资助政策接上文化的根脉,便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这场实践播下的,不仅是政策知晓的种子,更是一份在文化自信中延续的互助温情——它证明,最有生命力的政策传播,从来都离不开对本土文脉的深刻读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婧昀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