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赴武夷之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大数据学院茶韵小分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7 11: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凯婷、游玲婕   阅读 6.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游玲婕、吴凯婷) 6月26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大数据学院茶韵小分队深入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在实践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成长力量、展现青春担当。


探寻民俗与瑰宝 寻迹注资文化

团队先探访了五夫镇民俗文化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与当地生产生活、节庆习俗、民间艺术相关的实物与资料。步入博物馆,仿佛穿越时光长廊:锈迹斑斑的农耕工具诉说着先民的劳作智慧,色彩艳丽的传统服饰展现了客家与闽北文化的交融,精巧的竹编器皿、古朴的木雕家具,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五夫镇的岁月记忆。团队成员还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仔细聆听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了龙鱼戏的来源。

▲图为非遗传承人讲解龙鱼戏

▲图为朱熹文化陈列展示

离开民俗文化博物馆,团队沿着青石板路,前往探访朱子遗迹。作为朱熹生活、讲学长达四十余年的地方,五夫镇被誉为 “朱子理学的摇篮”,留下了紫阳书院、兴贤古街、朱子家庙等众多历史遗存。在紫阳书院遗址,斑驳的石碑上 “忠孝廉节” 四个大字依然清晰,深刻感受到朱熹 “为学之序”“修身之要” 的教育理念。

探秘生态茶韵,解码“三茶”统筹

燕子窠生态茶园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茶垄如绿色绸缎般铺展在山间。“我们坚持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通过生物防治、有机肥替代等技术,实现了茶叶品质与生态保护的双赢。”茶园负责人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通过茶园负责人的介绍,团队成员更是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

▲图为团队成员到生产车间体验

▲图为社会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随后,团队来到“三茶” 统筹展示馆。展馆以 “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 为核心,通过实物陈列、多媒体互动等方式,系统展示了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成果。在茶文化展区,从唐代的茶碾、宋代的茶盏到明清的茶书,一件件文物勾勒出中华茶文化的千年脉络;茶产业展区内,智能化采茶机械、标准化生产流水线模型,展现了传统产业向现代化转型的轨迹,让同学们看到了茶叶产业链延伸的广阔空间。

▲图为三茶馆前队员合影

在山水中研学,于实践中成长

清晨的九曲溪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竹筏在艄公的撑篙下缓缓驶入溪中。团队成员们乘竹筏顺流而下,在欣赏九曲溪绝美风光的同时,开展生态观察、文化溯源与环保实践,还向经验丰富的艄公请教九曲溪四季生态的变化规律,了解九曲溪的文化背景及历史,在碧波荡漾间感悟自然与人文的深度交融。

▲图为队员泛游九曲溪了解历史

踏入武夷春秋馆,宋代建筑风格的古朴韵味扑面而来。全木结构的重阁式样建筑,搭配花墙、古树、漏窗与雕像,相互辉映间尽显雅致。宋代文豪朱熹曾在此修建书院,为其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它不仅让团队成员领略到武夷山的自然与人文之美,更激发了团队成员对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热情。

▲图为队员步入武夷春秋馆

回顾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土地上的实践历程,团队成员深切体会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分量与时代意义,也愈发清晰地认识到青年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担当。朱子文化的深邃哲思与传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滋养。团队成员将带着这份对文化的敬畏与热爱,继续前行,在传承中创新,在担当中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凯婷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