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续红韵,非遗焕乡光——曲阜师大红韵承脉实践队探寻凤凰集文化创新路

发布时间:2025-08-07 17: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冯钰   阅读 64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7月上旬,“红韵承脉,启新振乡”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聊城市凤凰集村,开启了一场关于“非遗+红色”文化创新传承的实践调研。队员们通过观摩非遗作品、走访创作者探寻红色历史与乡土非遗碰撞出的文化火花。

匠心融红魂,非遗载体讲活革命故事

在凤凰集村的文化展示区,队员们看到本地人将革命事迹、“红嫂”精神等红色故事,融入书法、镌刻等创作中。一件件作品以细腻的工艺再现村民冒死掩护八路军伤员等历史场景,无一不表达着“军民鱼水情”,让尘封的历史在非遗载体上重焕生机。

参与创作的村民艺人介绍,他们并非简单堆砌红色符号,而是保留传统技艺的精髓,用乡土材料和熟悉技法传递红色内涵,让红色故事通过非遗作品“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红色主题非遗作品现场。刘瑞宁 供图

红韵润乡土,文化传承激活乡村活力

队员们在调研中发现,这种“非遗注红”的形式,不仅让红色文化有了更具象的传播载体,更让濒危的传统技艺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村民们通过创作、观赏这些作品,对红色历史的感知从抽象变得具体,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持续提升。

凤凰集村书记解长城介绍:“红色基因要在村民心里生根发芽,这些非遗作品就是最好的‘乡土教材’。”实践队观察到,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学习传统技艺,参与红色主题创作,乡村文化活力正在悄然迸发。

▲图为村干部向实践团队介绍非遗作品中的红色故事。冯钰 供图

新声传薪火,探索文化振兴乡土路径

调研中,队员们总结发现,凤凰集以非遗为桥、红色为魂的实践,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既让红色历史“看得见、记得住、传得开”,又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持久动力。

如今,这些红色非遗作品已成为村里文化展示的重要内容,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吸引了周边村落的关注。队员们相信,当古老的非遗技艺承载红色记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血脉必将流淌得更加绵长。(通讯员 张奕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钰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