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使命担当,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进程中贡献青年力量,暑假期间,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极智AI”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河北省秦皇岛市、衡水市、沧州市、邢台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乡村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图1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极智AI”暑期社会实践队
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宁海道社区,一场以“智惠银龄”为题的科普活动在这里开展。实践队员们为社区老人介绍了豆包、DeepSeek 等 AI 软件,从日常需求切入,让老人们学会利用AI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如查询天气、寻找食谱、了解健康知识等。队员还对AI赋能农业生产进行介绍,如农时计算、病虫害识别、智能计算土地干旱情况等。活动中,队员现场演示了AI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老人们听得认真,不时提问,队员们一一耐心解答。活动结束时,老人们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实用知识和技能。
图2 实践队在北戴河区宁海道社区开展“AI进社区”宣讲
实践过程中,队员还根据实践前期调研情况,特别注重对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将独居老人的精神需求放在首位,结合前期调研中发现的“情感孤独”“数字鸿沟”等核心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精准化的人文关怀方案。利用AI技术功能陪老人聊天解闷,创作诗词、歌曲、视频、文章等。让中老年人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拥抱”人工智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老年人也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图3 实践队员为老人介绍AI软件的功能
图4 实践队员为老人介绍AI软件的功能
图5 实践队员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社区内开展AI科普宣讲
在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武邑镇前焦洼村,实践队员围绕“‘苗’绘未来”主题,针对农村儿童开展了一系列 AI 趣味科普活动。队员们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通过生动的故事、互动游戏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他们现场演示了 AI 绘画、语音交互等功能,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用简单指令让 AI 生成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小故事等。同时,队员们还带领孩子们利用基础编程工具和 AI 辅助设计功能,共同创作了一款以乡村生活为背景的小游戏,在游戏设计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感受AI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图6 实践队员和农村儿童一起利用AI设计制作小游戏
为进一步夯实实践成果,彰显环境院校特色,实践团队还在实践地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调查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并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当地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并与当地村委会骨干成员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区域人口结构、垃圾产生量、现有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情况等,并现场对村民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进行观察。调研发现,村民的垃圾分类概念普遍较为模糊,垃圾分类知识匮乏,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了解还不够,村内垃圾分类设施设置还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实践团队在村内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利用AI在村民中推广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分类方法,推动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促进智能技术成果向基层治理和绿色生活转化落地,用智慧和实际行动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青年的力量与担当。
图7 实践队员向村民宣讲垃圾分类方法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从校园走向社会,切实体会到“年轻人自找苦吃”的好处,展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的精气神。通过社会实践,实践队员将在校学习的AI知识化作通俗易懂的科普讲解,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用年轻人的视角与语言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让数字浪潮真正浸润乡土,让“人工智能走入千家万户”从设想变为生动现实。实践团队成员将继续把课堂学习和奉献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让理论学习、调查研究、社会实践融汇贯通,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中践行青春梦想,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郝昕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