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思源学院“希望树”爱心支教团于2025年7月16日至30日,西安思源学院“希望树”爱心支教团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鲍旗寨村圆满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支教活动。在校团委书记朱梦怡、乡村振兴办主任田文的带领下,12名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以专业知识和青春热忱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用实际行动诠释“饮水思源,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
多元课程播撒成长种子
支教团精心打造了涵盖传统文化、艺术美育、语言表达、科学启蒙、手工实践等领域的多元化素质课程体系。在为期15天里的活动中,累计开展各类课程教学60课时,课程深度融合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维目标,通过生动互动的教学形式,吸引五十余名乡村儿童全情参与。孩子们在趣味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潜能,拓宽展了知识视野,为乡村儿童暑期生活注入蓬勃生机,播撒全面发展种子。
成果汇演绽放成长光芒
7月24日,一场温情洋溢而精彩的阶段性成果汇演精彩上演。舞蹈、合唱、朗诵、手势舞等节目轮番亮相,生动呈现了孩子们在艺术素养、表达能力与自信心等方面的显著提升。现场陈列的绘画、书法、手工作品及真挚留言,更成为支教成果的最鲜活的注脚,定格孩子们成长的珍贵瞬间。
鲍旗寨村党支部书记谭利均对支教团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希望树”爱心支教团的到来为鲍旗寨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全新的视野,不仅有效弥补了乡村教育在高雅艺术、素质培养上教育等方面的短板,更让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热情焕然一新,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深化合作共绘振兴蓝图
带队教师朱梦怡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支教活动既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实践课堂,也是深化校地合作、助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她表示,支教团将持续探索“长效化、常态化、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未来将推动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支教工作与乡村研学、线上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可持续的优质教育资源输送机制,让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持续赋能乡村教育。
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开启了通向广阔世界的窗口,更在田野乡间播撒下教育振兴的种子。当青春力量扎根乡村热土,“希望树”已悄然繁茂。展望未来,西安思源学院将持续以教育星火点亮乡村振兴之路,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淬炼成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教育新篇章注入不竭的青春动能。
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高帅、李晓晗、王佳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晓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