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经济作物种植与田园风貌是展现乡村发展活力的重要窗口,对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视域下横石水镇江古山村的经济作物种植现状与独特田园风采,近日,广州新华学院古围红耕突击队来到江古山村开展实地调研。
稻田守望者:伯伯眼中的“金饭碗”
率先映入实践队员眼帘的,是在稻田中躬身劳作的伯伯。他抬手示意众人望向那片铺展至远方的金色稻海,话语中满是对土地的赤诚:“这水稻啊,是咱庄稼人最信赖的伙伴,更是全村人捧在手心的‘金饭碗’。一年两季的耕耘,纵有日晒雨淋的辛劳,但看着稻穗从青涩拔节到饱满垂金,那份踏实感便从心底漫上来,盖过了所有疲惫。”
谈及江古山村的水稻种植,伯伯的语气中透着笃定:“这儿的水土像是为水稻量身打造的,只要选对了良种,跟着科学法子精耕细作,收成便有了稳稳的盼头。”他轻轻搓了搓沾满泥土的双手,掌心的温度仿佛还留存着土地的脉动——那不仅是一双劳作的手,更是一双托举着乡村希望的手。朴实的话语里,藏着的是庄稼人对土地最厚重的礼赞,是世代相传的农耕智慧,更折射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们扎根土地、守望丰收的坚定信念。
(图1:农民伯伯在稻田中劳作)
甘蔗种植户:甜蜜事业里的“硬功夫”
沿着村内道路继续前行,实践队员们来到了成片的甘蔗地。正在田间忙碌的阿姨见状,主动停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起甘蔗种植的相关情况。她表示,江古山村的土壤质地与气候特征,与甘蔗生长的需求高度契合,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产出的甘蔗不仅甜度适口,品质优良,产量也始终保持在较好水平。
“每年到了甘蔗收获的时节,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投入到繁忙的采收工作中,那阵子虽然累,但看着一捆捆粗壮的甘蔗被运走,心里就别提多高兴了。”阿姨说道,话语间满是对丰收的自豪。从她洋溢着喜悦的神情中,不难感受到甘蔗种植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力量。
(图2:队员与阿姨交谈)
茄子种植能手:巧手种出“紫玛瑙”
队伍继续前行,一片茄子地映入眼帘。饱满的紫色茄子挂满枝头,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显眼。田垄间,一位伯伯正忙着采摘茄子,队员们便快步上前主动帮忙,一边麻利地将成熟的茄子放进竹篮,一边与伯伯拉起了家常。
“这些自家种的蔬菜,除了供家里吃,多余的都会拿到镇上的市场去卖,换些零花钱补贴家用。”伯伯说道。不仅有对当下生活的知足,更透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正是这方沃土的滋养,让辛勤的劳作有了丰厚的回报,也让乡村的日子在烟火气中愈发红火。
(图3-4:队员们在帮伯伯摘茄子)
清洁践行者:合力守护“好风光”
调研间隙,望着连片田园那承载乡村生机与希望的模样,实践队员决意以行动守护这份美好。实践队成员分组沿田埂、村道散开,手持工具细致捡拾塑料垃圾、废弃农药瓶等杂物。阳光炙热,汗水浸透衣衫,却挡不住队员们的热忱。近两小时俯身劳作后,村道和田边变得洁净整齐,田园在清风中更显清爽雅致,如拭去蒙尘的画卷重焕光彩。这不仅是一次垃圾清理,更是队员与乡村的深度对话。他们以双手拂去土地“伤痕”,彰显自然本真之美,更以行动践行青年对乡村振兴的担当,为美丽乡村画卷添上青春亮色。
(图4-5:队员们在田间道路清理垃圾)
一天的调研虽然短暂,但通过与几位伯伯和阿姨的交流,成员真切地感受到了江古山村的经济活力和村民们勤劳致富的汗水。水稻、甘蔗、茄子等看似普通的作物,正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金钥匙”。这次活动,不仅让实践队成员收获了知识,更让实践队成员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期待。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在三下乡的路上前行。
(图6:大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凯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