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点亮童心,实践书写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07 16: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及青少年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响应《"十四五"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行动计划》(2021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年)的号召,六盘水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青芒逐野宣讲团”于2025年7月21日至30日,赴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甘河街道移民搬迁社区(幸福小镇)开展“法治暖童心·携手共成长”暑期实践活动。

活动筹备阶段,团队精心规划,召开线下会议明确分工,制定活动安排及安全保障措施,设立安全管理员并实行日报备制度。同时,采购教学用品(粉笔、尺子)及体育用品(篮球)等,并制定详细预算。7月20日出发,从六盘水到毕节。7月21日,队员们兵分两路,在本地小助手的协助下走访七星关区甘河街道移民搬迁社区区域,通过走访慰问老人,以及留守儿童完成招生,共招募30余名学员,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课程开展中,团队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合,助力孩子综合发展。德育上,“青芒逐野宣讲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讲和《团结就是力量》传唱,播撒法治与爱国种子;智育方面,趣味数学课用“看图说话”游戏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使其轻松掌握知识;体育课上,“丢手绢”“鼠鼠抱团”等游戏增强孩子团队协作能力;美育课程以爱国绘画、演唱爱国歌曲等形式,让孩子感受爱国之情;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室设值日小组培养孩子责任意识,孩子在家帮家人干活传承劳动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活动。张春兰 供图

法律教育是此次活动重要特色。团队重视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创新形式向乡村儿童及监护人传法。设计“法治小课堂”,以动画、情景剧讲校园欺凌防范、网络安全等;针对留守儿童开展“法律暖童心”活动,用互动游戏教孩子自我保护。“三下乡”法律教育中,老师与孩子建立情感纽带。起初孩子面对法律拘谨茫然,老师用方言讲解、游戏互动,孩子渐打开心扉。一周后,孩子从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陌生到知遇危险打110,从寡言到分享反诈方法,还绘图致谢。这些改变让“青芒逐野宣讲团”坚信法治种子已在乡村孩子心中萌芽。

安全教育课程成效显著。“三下乡”实践中,安全教育结合情景模拟与视频教学,在防溺水和禁毒教育成果突出。针对暑期溺水事故,设计沉浸式课程,播放案例视频解说,让学生感受野泳危险;模拟“发现同伴溺水”情景剧,让学生学呼救救援技巧。80%参与学生表示不再去危险水域。

图为开展安全教育课程 张春兰 供图

在禁毒教育方面,“青芒逐野宣讲团”创新采用了"视频案例+情景讨论"的模式。借助禁毒纪录片与模拟诸如"陌生人赠糖"的生活场景,有效引导学生辨识毒品陷阱。

活动中,队员与孩子们温暖互动成动人风景。孩子们悄悄递上写有祝福的图画,如“老师辛苦了”“老师我爱您”。尽管夏日有骄阳、狂风骤雨,孩子们仍每天按时到场,甚至比老师早,他们的活力、热情与毅力感染着队员。孩子们在素质教育活动中成长,从内向羞涩变得主动交流、乐于分享;队员们在与孩子相处中收获感动与成长,被其纯真与坚韧打动,更深刻理解教育的意义与责任。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禁毒课程 张春兰 供图

本次活动获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团委和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甘河街道移民搬迁社区(幸福小镇)支持,协调“留守儿童之家”作为场地。家长十分信任,招生时就主动送孩子报名。为回应这份信赖,团队建立安全护送机制,每日放学后队员分区护送孩子回家。政府提供坚实资源保障,家长给予深情托付,团队进行细致守护,多方围绕“孩子安全”目标,共同织就安心保护网,让家校社协同纽带更牢固、联系更紧密。

图为团队成员送社区孩子回家 张春兰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青芒逐野宣讲团”搭建城乡沟通桥梁,为毕节市七星关区甘河街道移民搬迁社区(幸福小镇)孩子带去知识与温暖,还让队员深化社会担当,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通讯员 李秀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