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曲绕,几经辗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徒步,近日湖南工商大学 “三下乡”青衿传薪队终于抵达了被大山深深环抱的瑶王古寨。
饭店里一个身着瑶族服饰的小男孩吸引了实践队员的注意,几番交谈,他开始为大家演唱瑶族代代相传的《呜哇歌》,也不怯场,清脆开嗓:“呜哇——呜哇——”那声音宛如山泉破冰而出,清冽得猝不及防,激荡着空气,也撞击着大家初来乍到的心壁。
事后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呜哇歌》是瑶族先祖刻入血脉的歌谣密码。遥想当年,瑶族先辈们为避战乱,背负日月星辰,踏遍千山万壑。当最后一个尾音融进暮色,那迁徙途中,于密林深处、崎岖道旁,他们正是借由这“呜哇”之音相互呼唤,彼此确认。一声穿越时空的“呜哇”,原是祖先在危途苦旅中呼朋引伴的深切呐喊,是踏碎蛮荒、刺破黑暗的生存宣言。这看似简单的音节,曾经穿透了多少世纪的寂静山林!小男孩那纯真而执拗的声音,竟隐隐牵动着远古时空的苍茫回响,其中所蕴藏的先民百折不挠的韧性,分明已穿透了数百年光阴,正叩击着此刻的我们。
实践队员们屏息倾听,录音键被悄然按下,那古朴的旋律在小小的仪器里刻下了印记。听着这仿佛从历史深处袅袅升起的声音,我们忽然明悟:所谓薪火,原不是无形之物。它就具象于孩子们清澈见底的眼底,回荡于这纯粹如洗的童声里,亦悄然沉淀于我们这些青年胸膛中默默攥紧的决心之中。
当古老歌谣在稚嫩喉咙里重新嘹亮,文化之河便挣脱了断流的命运,汩汩注入新生命的河床。孩子们每一声“呜哇”,都是对百年孤旅的温柔应答——他们以纯粹之声,让濒临喑哑的历史重新开口言说,使那行将熄灭的篝火再次映亮山野。
青年之手接过的,又何止是旋律?是那维系民族魂魄的丝缕不绝。当青年脉搏与古老歌谣共振,文化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化为行走在大地上的活态生命。这童声与青春交织的新声,正是文明长河不息奔涌的明证。它宣告,真正的传承,是让历史活在未来的每一次呼吸里,这也正是实践队员们调研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撰文 |贺明旺
图片 |梁雨茜 熊翰文 陈文静
审核 |吴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沈家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