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于七月下旬踏上辽宁省沈阳市这片饱含革命记忆的热土。在副院长耿玮、团委书记李元博的指导下,团队成员李依浓、林子渲、颜琪芮、宁心扬、杨晓晗、卜希同、李欣益、李承吉先后深入北陵烈士陵园(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劳动模范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国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等四大红色教育基地,以脚步丈量历史厚度,用心灵感悟信仰力量,在沉浸式研学中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洗礼。
北陵烈士陵园:英魂不朽,浩气长存
清晨的陵园庄严肃穆,松柏苍翠。实践团成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整齐列队于巍峨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前。献花、默哀、鞠躬……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在烈士英名墙前,队员李欣益轻声念出一个个名字,“这些不仅仅是名字,更是一段段用生命书写的忠诚。身处和平年代,我们更要懂得这份安宁的来之不易。”成员卜希同感慨:“冰冷的墓碑下,是滚烫的报国心。他们用生命诠释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就是守护好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山河无恙。”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警钟长鸣,勿忘国殇
踏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巨大的“残历碑”瞬间将时间拉回到1931年9月18日那个刻骨铭心的夜晚。沉重的氛围笼罩着每一位成员。在展示日军侵华罪行的展区,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一件件饱含血泪的文物,无声地控诉着那段惨痛的历史。“万人坑”遗址的复原场景,在“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展区,杨靖宇、赵尚志等抗联英雄的事迹让成员们热血沸腾。林子渲在留言簿上郑重写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苦难,是为了汲取奋进的力量,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中国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正义昭彰,和平之鉴
步入庄严肃穆的审判法庭旧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成员们仔细观看泛黄的庭审记录、战犯的认罪书、以及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沈阳审判》。成员杨晓晗在观看纪录片片段后深有感触。成员李承吉认为:“审判不仅是对战争罪行的清算,更是对国际公理与人类良知的捍卫。它告诉我们,任何侵略罪行都不可能逃脱历史的审判。”在陈列馆周边进行的小范围访谈中,成员们发现部分年轻人对这段历史了解不深,这更坚定了他们利用所学传播历史真相、倡导和平理念的责任感。
劳动模范纪念馆:奋斗赞歌,时代担当
走进劳动模范纪念馆,气氛从历史的厚重转向了建设的激昂。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沈阳劳模们的光辉事迹。成员们被劳模们的事迹深深吸引,看到劳模精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延续。成员卜希同说:“劳模精神告诉我们,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无论是烽火岁月还是和平年代,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始终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青春感悟:薪火相传,挺膺担当
五天的红色足迹,是一次涤荡灵魂的信仰之旅。从北陵陵园的肃穆到九一八博物馆的沉痛,从审判旧址的庄严再到劳模纪念馆的激昂,沈阳的红色地标串联起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队长李依浓在总结时动情地说:“历史不容忘却,精神需要传承。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这份红色的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学好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在国家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成员杨晓晗则从劳模精神中找到了方向:“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我们要学习劳模们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这是一次寻根铸魂的旅程,也是一次青春力量的集结。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三下乡”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在沈阳的红色沃土上,深刻理解了“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内涵。他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感悟与坚定的信念,继续前行,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供稿: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暑期“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