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周思涵、魏冕)7月11日,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语’你同行"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焦作市金城乡张武村开展普通话使用情况实地调研。这次调研主要采用入户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真实了解当地村民的普通话使用现状。
▲图为(团队调研伊始合影)
调研伊始,实践团队成员分成三组,拿着准备好的问卷和记录本开始走访。第一组和正在使用健身器材的一位老奶奶进行交谈,"奶奶,您平时说普通话吗?"学生小周问道。奶奶笑着摆摆手:"俺们庄稼人,说啥普通话哩,都是土话。"经过一番了解,奶奶平常不使用普通话,交流都用焦作方言。第一组成员在祝奶奶身体健康后结束了交流。
在村委会旁边的超市,店主老板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有时候进货、算账的时候得说普通话,要不外地交易商听不懂。"老板在介绍情况时也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与团队成员交流。
▲图为(团队成员小周与奶奶交谈)
随后,团队在村文化广场展开集中调查,邀请村民来做个简单的普通话测试。团队成员采用提前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和普通话测试软件主要对村中青少年开展普通话测试,经调查发现村中青少年普通话普及率高且水平较高,青少年识字率也较团队预想要高。
▲图为(青少年普通话调查合影)
傍晚,几个小组汇总了上午的调研情况。带队老师发现,村里年轻人的普通话水平明显比老年人好,但普遍带有地方口音。在村小学教书的张老师说:"孩子们在学校都说普通话,但一回家就又变成方言了。"
调研过程中也遇到些困难。有些老人听不懂普通话,队员们只好找村里年轻人帮忙翻译。一天的走访下来,队员们最大的感受是"接地气"。在张武村,普通话推广不是高大上的理论课题,而是关系着村民需求和村中软实力建设的实在事。
返程途中,成员就今日调查成果进行交流沟通,三组成员的调查主体虽有交叉,但分别设计村中老人、青少年和村经营主体。在调研过后成员发现村中老年人对普通话需求较低而青少年和村经营主体对普通话有较高需求,此外,青少年普通话水平虽高,但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发音错误和平翘舌不分等情况。实践团队针对此类情况制定合适方案和特色教学方法,为下次实践活动做了充分准备。
撰文 | 周思涵
图片 | 闫晨璐 刘芊 辛一博
审核 | 魏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魏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