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向畲乡——新马可波罗实践团把健康种子播入文成周壤

发布时间:2025-08-06 09: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诗涵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王诗涵)2025年7月5日至13日,温州医科大学新马可波罗国际青年乡村观察实践团的中国成员们,以联丰村礼堂和项山村礼堂为主要活动地点,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面向当地儿童和老人开展公共卫生科普教学活动。


一、科学用药——方言里的中医药智慧

针对文成当地过度服用中草药导致健康隐患的现象,实践团开启了一场科普行动。李贺媛和葛沁怡用方言重点讲紫苏、金银花、栀子等常用药材的功效边界,比如金银花清热但脾胃虚寒者多喝伤胃,栀子泻火但过量会肠胃不适。她紧扣“科学用药、辨体适量”核心,结合实例讲解肝肾损伤风险,让村民听得懂、记得住,筑牢健康防线。这堂用"土话"讲解的现代医学课,让畲乡药箱从此多了一本"使用说明书"。

二、中医启蒙——小小香囊里的文化传承课

"原来茉莉香囊能安神!"孩子们惊叹着嗅闻手中的药材。实践团利用畲药资源,将中医启蒙融入趣味手工:王慧娜带领学生通过"望闻问切"辨识药材——看桃花的色泽、闻栀子的清香、答金银花的功效、摸茉莉的质地。当留学生和孩子们共同制作出一个个药香四溢的香囊,中医药文化不再是古籍里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佩戴的生活智慧。这场跨越年龄与国界的"闻香识药"课,让畲乡传统医药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三、急救演练——关键时刻的生命技能

考虑到文成县侨乡留守老人和儿童普遍缺乏急救知识的现状,实践团特别设计了急救技能培训课程。李贺媛现场找小朋友共同演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操作,丁心淳则借助假人道具,给孩子们分组练习。这场急救培训的意义远不止于技能传授:对留守家庭而言,它填补了急救知识空白,让老人在突发状况时不再手足无措;对侨乡儿童来说,这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一课,培养了他们守护家人健康的责任感。

四、深入拓展——食物的人体奇幻之旅

"咬一口苹果,它在身体里会经历怎样的冒险?"这堂消化课,从孩子们最熟悉的日常饮食切入,将温州医科大学学子的专业优势转化为童趣盎然的健康科普。王诗涵用"海绵宝宝"比喻小肠等形象化讲解,让孩子们秒懂消化奥秘。后她带领孩子们拼贴事先准备好的消化器官图片并使用颜料上色,当一幅幅消化拼图完成时,这堂课的意义已超越知识本身——它让医学走出教科书,成为孩子们能理解、会运用的生活智慧。

温州医科大学新马可波罗实践团的乡村健康小课堂系列活动,以专业底色赋能乡村健康事业,每一个内容都精准对接乡村实际需求,其价值不仅在于将晦涩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村民易懂易学的生活智慧,更在于通过手把手的教学、心贴心的解答,填补了乡村医疗知识普及的短板,让村民在面对健康问题时从“手足无措”变为“心中有数”,既筑牢了守护村民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让科学健康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为提升乡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助力健康乡村建设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力量,更彰显了高校实践团队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诗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