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青行北郭,探‘养’新途”实践团走进河北保定天和宜居康养中心,开展赋能康养暑期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6 11:4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子聪   阅读 1.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积极响应学校和学院关于2025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青行北郭,探‘养’新途”实践团一行于7月15日至18日赴北郭下村天和宜居康养中心,聚焦健康养老产业,依托学院特色康养专业,开展以基层服务为主题的社会调研。

图为实践团合照

老有所养,北郭下村的独特魅力

天和宜居康养中心依托地理环境优势,采取半开放式“田园养老模式”,近百亩的有机蔬菜园、果园为老年群体提供健康饮食的同时,还拓宽了老年人的休闲空间。

天和宜居康养中心是北郭下村党支部书记李可永带领村民一手打造,将发展目标聚焦养老产业,决心通过特色养老使北郭下村从原来的空心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养老村、幸福村,2021年建成后便吸引了京津冀众多老年人来此地养老,感受绿水青山的田园生活。

图为北郭下村标志

老有所安,天和宜居的健康保障

7月16日,实践团一行在天和宜居康养中心张院长的带领下,参观调研了康养中心的“养老微院”、医疗区、康复区等区域,一位护理员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说:“房间干净整洁,安装空调,配备地暖。老人们有需要可以一键呼叫,护理员全天一对一负责,营造舒适环境,提供贴心服务。同时也设有接待子女们的场所,方便子女们随时来探望老人。”天和宜居康养中心有许多持有护理证的护理员,她们的悉心服务和耐心陪伴是老人们身体健康的坚实保障。康养中心医院按照医养结合要求,设有较为完备的科室与医疗设施,有专业的医师提供医疗服务。病区配有救护车,5到10分钟车程即可到达上级医院,及时提供急重症治疗。医院的设立为老人们的就医提供了便利,构筑起了“医养结合+康复治疗”的健康守护网。

中心四楼专设康养设施,老人们来到这里接受康复治疗。护理医师的专业素养和先进的康养设备无不展现着康养中心对于老人们看病就医、康养恢复的重视。实践团进入四楼康复区后,老人们热情的与张院长和实践团成员们打招呼,张院长一一问候老人们近期身体状况,“传达健康养老理念、提供专业康养服务,传递人文关怀,这正是天和宜居的康养理念。”张院长向实践团说道。

图为老人们的房间

图为院长问候老人们

老有所乐,养老微院的欢声笑语

北郭下村将村里的闲置农房改造成一处处“养老微院”,几位老人共同居住在一个微院,每位老人都有单独的房间,养老微院均设有“管家”提供陪护服务,配备有乒乓球、棋牌等娱乐设施。调研当日,老人们正在一起准备包饺子,从采摘豆角到制作烹煮,老人们参与全程,洋溢的欢声笑语既是精神生活富足的体现,也是对养老微院模式的认可。

图为养老微院

图为老人们打乒乓球

图为老人们准备食材

迈向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图景

参观调研后,实践团的老师和同学们与康养中心李院长、张院长开展了简单的座谈。张院长谈到,天和宜居区别于高端社区型康养中心,主要依托地理优势,将服务目标群体聚焦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半开放式“田园式养老”,“康养应该是老百姓的康养,让更多普通人能够老有所依、安度晚年,是更高的康养追求”。在谈到管理学院特色康养专业及“益老悦年”省级志愿服务项目时,张院长叮嘱同学们,科研也应做“老百姓的科研”,要在实践中了解人民所需,降低科研成本,为更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梳理调研信息,为天和宜居康养中心整理出一份包含青年建议的报告,并为自己的专业学习、志愿服务开展、学院康养专业发展不断明确方向,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青春力量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青行北郭,探‘养’新途”实践团解开了北郭下村的康养密码,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实践团成员们会在未来借鉴天和宜居康养中心的宝贵经验,助力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扩大“益老悦年”志愿服务项目的影响力,在更多的实践中书写新的康养篇章。

撰文|王子聪

 图片|曹小冉

                 审核|于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子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4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