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地区语言文化交流,8月3日-8月4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同语同心,同音同行”推普实践队走进唐布拉大草原,开展推普活动,借语言之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添翼。
8月3日上午,抵达草原后,实践队深入了解牧民生产生活及语言使用现状。踏入牧民毡房,通过问卷调研,交流访谈,围绕汉语日常使用频率,沟通难点,学习诉求等展开细致摸排。调研中发现,随着草原旅游发展,牧民希望能用汉语向游客介绍毡房构造,精准捕捉这一需求后,实践队将教学重点锁定在毡房结构的汉语表达上,为后续教学筑牢基础。
▲图为实践队队员麦热坎入户、入商铺进行走访调研
基于调研,实践队聚焦“毡房内部结构汉语介绍”,走进毡房,指着支撑起整个毡房的骨架教说“这是撑杆,撑起毡房的”;指向顶部的透气口讲解“这是天窗,能通风、采光”;对着围合空间的围栏引导表述“这是围栏,挡住风、圈住空间”;拿起覆盖在外的材料示范“这是毡子,盖在外面保暖”。以实物指认,简单句式为依托,搭配情景模拟,你问我答,鼓励牧民开口模仿,让普通话学习紧扣生活场景,助力他们快速掌握毡房结构的基础表达,打破与游客交流的语言壁垒。
▲图为实践队队员麦热坎教用汉语简单介绍哈萨克毡房内部结构
推普中,牧民参与热情高涨,跟着队员一遍遍练习的认真劲儿里,满是对语言学习的渴望。实践队以语为媒,不仅教说汉语,还结合毡房结构讲解其中蕴含的游牧智慧,也倾听牧民讲述毡房里的生活故事,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中增进民族情感。此次活动,既提升了牧民的普通话实用能力,又让民族文化在语言交流中相互映照,为草原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语言动能。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住户的合影
后续,实践队将依据调研与实践反馈,迭代推普方案,持续深耕民族地区语言推广,以青春力量助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普通话在草原绽放交流,团结之花,架起文化交融的坚固桥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热帕提·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