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职业学院学子用青春视角解码乡土蜕变

发布时间:2025-08-06 10: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蓝月 孟德宇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15日,山东职业学院天佑书院“青芒”·“乡”约未来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在田间地头、直播间、工坊民宿间,触摸乡村振兴的脉动,用青春视角解码乡土蜕变的密码。

一朵蘑菇的产业蝶变:从“土疙瘩”到“金疙瘩”

东阿镇北市村的食用菌大棚里,饱满的香菇从菌棒间探出头来。实践队员曹庆华摘下一枚,带着泥土气息的清甜在舌尖绽开。“这‘小’蘑菇可不简单!”村支书史兴顺的话里藏着故事——十五年前,这个省级贫困村账上只剩几百元,还背着几万元外债;如今,单是食用菌产业就撑起村集体经济的半壁江山,带动多套黄河风情民宿拔地而起,让闲置农房变成“网红打卡点”。

图为实践队队员曹庆华在北市村蘑菇大棚内品尝新鲜蘑菇。张长堃 供图

在新时代实践文明广场,清廉标语与红色展牌相映成趣。“村子能从‘烂摊子’变成全国文明村,靠的是把精神文明扎在土里。”史兴顺的手指划过展牌上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土坯房如今已变身带落地窗的民宿,夯土墙的纹理间,还能读出乡村振兴的密码。

一场直播的破壁实验:“新农具”唤醒乡土宝藏

“家人们看过来!平阴阿胶糕,用的是浪溪河的水、东阿镇的料!”东门村阿胶品牌营销中心的直播间里,实践队员程桠楠举着手机试播,环形补光灯照亮她身后琳琅满目的特产:阿胶酒、玫瑰鲜花饼、创新麻酱巧克力……这些曾“养在深闺”的好物,正通过直播电商飞向全国。“原来直播间就是新时代的‘田间地头’!”程桠楠感慨道。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电商直播间模拟直播带货。张长堃 供图

在古城沙盘前,队员们发现,从汉代阿胶作坊到现代电商产业园,东阿镇用两千年时间完成了从“养在深闺”到“网通天下”的跨越。而巧克力工坊里,麻酱巧克力的新奇口感,更让大家看到传统产业的创新可能——当阿胶遇上巧克力,乡土味与时尚感碰撞出产业升级的火花。

一股青春的接力承诺:从“观察者”到“参与者”

南坛村的浪溪河畔,依水而建的民宿倒映成趣。村共创社里,新旧照片对比震撼人心:曾经的“空心村”,如今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年增收十余万元,“积分超市”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前在课本里读乡村振兴,现在亲眼看见奋斗的模样。”队员王崇凯望着樱花大道上嬉戏的孩童,眼神明亮。在泉福小江南,北方水乡的景致让大家明白,文旅融合能让乡村颜值变价值;在阿胶博物馆,亲身体验阿胶丸的制作过程,更是拉近了队员对传统手工艺的感受。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坚守,更是对品质的追求。这让每一名队员意识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青年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下去,同时也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千年技艺与现代工艺的对话,诉说着传承与创新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亲手揉制阿胶丸  张长堃供图

“史书记扎根乡村十五年,我们为什么不能做接力者?”返程路上,律佳贺的话引发共鸣。这场实践让“乡村振兴”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大棚里的菌棒、直播间的数据、民宿里的笑声。正如队员们在日志里写下的:“青春力量涌乡间,我们既是见证者,更要做解锁未来的钥匙。”

图为实践队在阿胶品牌营销中心的合影。张长堃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孟德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7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