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至8月4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暑期社会实践团—“煤海逐绿”深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产业一线与科研前沿,围绕“生态文明与现代能源建设”主题开展深度调研。团队聚焦能源科技创新、绿色制造实践与产研融合机制,通过实地参观、专题访谈与集中研讨,探寻资源型地区践行“双碳”战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北疆样本”。
在内蒙古国际石油化工装备展现场,实践团见证了传统能源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澎湃动力。展会现场,20余类前沿应用集中亮相,涵盖化工智能控制、特种安全设备、环保水处理等解决方案。海康威影的非接触智能测温系统为高风险区域安全保驾护航;普立默智能科技推出 集成AI控制系统的微通道反应器,通过实时监测与自主调控,提升危险化学品合成的安全性与反应效率;中宇汇通科技打造“实验室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实验流程及安全风险的动态管控,目前已在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试点应用,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数字化支撑。展会中一位企业负责人强调:“科技创新源头在高校,青年人才是企业研发活力的关键。”调研让成员们清晰看到,石化行业正加速从“高能高排”向“高智高效”跃迁,技术革新是保障能源安全与生态文明的基石。
图一:实践团实地探访石油化工展
实践团先后走进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远景现代装备产业园和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地感受绿色制造的落地实践。
远景产业园展示了“智能风电+绿电换电+储能系统”综合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智慧风机具备国际领先的发电效率和智能运维能力;模块化换电重卡系统大幅缩短矿山物流的能源补给时间。
在代表中国光伏制造前沿的隆基绿能基地,高度自动化的车间生产着采用HPBC高效背接触电池技术的组件,其突破25.5%的转换效率,在降低发电成本和提升土地利用率方面优势显著。成员们深刻感受到,绿色零碳工厂不仅是低碳理念的载体,更是驱动制造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引擎。
上图:实践团参访远景 下图:实践团参访隆基
实践团最后一站来到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围绕“双碳背景下区域能源结构转型”进行深入座谈。作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地方转型的战略智库,研究院聚焦智慧矿山、新型储能、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九大方向。其多项科研成果已在鄂尔多斯落地开花,如绿氢-甲醇示范工程、零碳机场建设、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模型,成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强劲“技术引擎”。研究院专家寄语青年:“在能源革命的国家主战场,青年科研人员既要具备实验室的创新思维,更要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勇当科技攻关主力军。”此行让实践团成员领悟到,科研的生命力在于连接实验室与生产一线、技术思维与公共政策,以创新服务系统变革。
图四:研究院与实践团开展生态建设与现代能源转型座谈会
本次调研将专业学习延伸至产业前沿、科研高地和生态现场,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实践。通过系统调研,实践团不仅加深了对能源技术演进与国家战略的理解,更切身感受到青年一代在推动能源革命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历史责任。实践团在总结中聚焦“绿色转型的现实路径”、“生态文明的地方实践”、“科技人才的时代角色”等议题,并计划未来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的针对性、互动性和思想引领性,使其真正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培育青年理想的有效载体。团队成员表示,将积极投身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和高端制造发展的关键领域,勇做强国建设的生力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邱子恒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