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南部山区,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因父母离世、失踪、重病或服刑,他们成为“事实孤儿”,与年迈的祖辈相依,童年被孤独和沉默浸润。2025年暑期,宁夏师范大学“向阳心晴”社会实践队10名队员,奔赴海原县、西吉县以及同心县三地,耗时25天为事实孤儿送去心理滋养,点亮成长微光。
精准洞察:用心理测评与访谈勾勒成长困境
实践队出发前系统研习青少年心理测评工具,并针对事实孤儿群体设计访谈提纲,带着《中小学心理健康量表》、访谈提纲以及知情同意书奔赴三地。抵达后,队员们迅速投入工作,为100余名孩子完成心理健康测评,开展20场一对一深度访谈。在同心县访谈时,16岁的小雅(化名)起初沉默寡言,在队员耐心陪伴和疏导下,她才吐露“有同学说我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的心声。
图为队员与事实孤儿开展访谈前签写知情同意书
图为在活动现场的孩子们填写量表
课程赋能:心理健康课程与团辅活动点亮心灵灯塔
针对事实孤儿情绪问题、社交退缩、自我认识不足等多维问题,该实践队设计了10余节心理健康课程,涉及20余项团体活动。在“认识自我——自画像”活动中,孩子们用画笔画出心中的自己,深度探索与认识自我;在“情绪传递”活动中,孩子们用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将词语卡片上的情绪传递给下一位同伴,在课后分享会上,小婷(化名)说:“这个活动让我意识到了准确表达情绪的重要性,含糊的表达就会让别人误解自己。”在“学会沟通”这一课程中,队员向孩子们分享了四种不同的沟通技巧,切实的让孩子们学到真东西,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图为队员邀请小朋友分享自画像
图为队员开展团辅主题活动
图为孩子们在同伴的指导下搭建“信任之塔”
西吉县心理教师任老师感慨,从前自卑胆小的孩子,如今也能勇敢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受,“这些课程像是神奇的密钥,能够打开孩子们封闭已久的心门。”
图为孩子们放飞压力气球
永葆初心:用专业与爱心铺就向阳征途
从同心的黄土塬到海原的沟壑,从西吉的梯田到孩子们的心田,“向阳心晴”的青春足迹里,藏着最实在的初心:不是施舍怜悯,而是用专业读懂沉默,用陪伴教会勇敢。正如团队负责人所说:“这些孩子需要的,是有人站在他们身边说‘你值得被爱’。”而这支队伍正用行动证明,青春的微光聚在一起,能照亮更多事实孤儿的成长路,让他们在心理的晴空下,向阳而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