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康复医学与人文关怀融合的多元路径,7月17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宁’心守护,爱不‘终’断”社会实践团队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进行实地调研。本次调研围绕教学科、疼痛科、营养科、老年康复科、老年护理服务及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展开,旨在深入了解医院在康复医学与人文关怀融合方面的实践成果与经验。
▲图为实践团队与院方合影
实践团队首先采访了负责教学科的徐医生,徐医生向实践队员介绍了科教科始终贯彻“服务立院,科教兴院、创新强院”的宗旨,致力于通过教学和科研推动医院发展。且医院作为多所院校的实习基地,承担着医学生的实习管理和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并注重将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融入教学中。
▲图为徐医生接受实践队员采访
紧接着,实践团队来到了疼痛康复科程主任的诊室。在挂满锦旗的诊室内,程医生接受了实践队员的采访,介绍了疼痛管理在康复治疗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疼痛评估的多维度体系。程医生强调了疼痛不仅是生理现象,它还涉及情感和尊严的体验,尤其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疼痛管理对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同时分享了多个疼痛控制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和神经调控技术,强调了心理疏导和运动康复的重要性。
随后社工部雷小锋志愿项目的负责人陈医生接受了实践队员的采访。陈医生具体介绍了雷小锋项目非常注重儿童志愿者的参与,志愿服务中与“折翼天使”的互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社交能力,也让小志愿者们培养了责任心和爱心。陈医生还分享了志愿项目中的感人案例,如两位小女孩主动照顾“折翼天使”、医院为百岁孤老庆祝生日。这些故事展示了志愿服务在传递温暖和积极力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间接传递了生命教育的理念。
另外,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陈医生指出他们各有特色:老年人志愿者能与患者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中年志愿者能提供子女般的陪伴,青少年志愿者则为患者带来活力和亲切感。
▲图为陈医生接受实践队员采访
采访之后,陈医生带领实践团队参观了第二康复医院的各类康复场所。首先向实践队员介绍了第二康复医院掌握的各类康复工程技术,借助个性化矫形器、3D打印等辅助设备,定制精准适配的康复辅具,改善工伤患者肢体功能。随后,陈医生带领实践团队来到医用氧舱治疗中心,并讲解到高压氧能够提升血氧含量,加速细胞修复,可以助力受损组织恢复,改善身体机能,还可以治疗失眠等各种症状。最后,陈医生带领实践团队来到了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的天轨系统、“康宝”志愿者服务基地,并依次进行介绍。
▲图为团队成员来到高压氧舱进行参观学习
第四位采访对象是营养科的负责医师饶医生,在对饶医生的采访中,实践队员了解到营养科在医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支持力量,通过营养干预为患者提供支持,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并改善生活质量。科室采用多学科会诊模式,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并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营养科还会与社区老年餐、养老机构合作,确保老年人的营养均衡。饶医生分享了营养干预在糖尿病和肌少症患者中的成功案例。除此之外,还分享了在安宁疗护中尊重患者意愿的重要性,安宁疗护治疗中,医生会同时注重“治疗”和“舒适”,给予患者心灵支持。
▲图为饶医生接受实践队员采访
紧接着,实践队员采访了盖护士长,得知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和安全保障,特别是在康复医院中,护理人员还需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辅助工具,并进行康复指导,同时重视患者的舒适护理和心理支持,如营造清洁环境、调整患者卧位角度,确保肢体摆放舒适。
盖护士长还向实践队员分享了“暖心家园”、节日庆祝和“康复之星”等优质护理品牌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患者的康复信心,还通过情感支持弥补了医疗设备的不足。此外,医院还会通过电话随访跟踪出院患者,指导家庭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确保康复过程的连续性。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盖护士长
最后实践团队采访了专精于老年康复治疗的肖医生,老年康复患者面临的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肺功能减退和老年综合征等问题,康复目标是重建功能和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康复方案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强调个性化。肖医生详细介绍了康复评估和干预流程,包括使用多种评估工具和仪器,以及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
她还分享了一个印象深刻的康复案例,是一位脑出血患者,在多学科团队合作和家人的支持下,患者从昏迷到自主进食、拔掉尿管,再到能坐、行走的转变。 在应对老年患者治疗中的情绪问题时,医院采取非药物和药物干预。非药物方面会通过如“暖心家园”活动和志愿者参与来提供情感支持;药物方面经由家属同意后会请精神科医生会诊,结合多方面情况用药并跟进。
▲图为肖医生接受实践队员采访
在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怀着满满的感激之情,将精心准备的锦旗和小礼物赠送给了医院以及各位医生,对医院在调研过程中给予的配合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吴院长亲自接下了这面锦旗,医院不仅为实践团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见解,还让此行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
▲图为访谈结束后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潘沿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