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交”基础建设,“砼”助乡村振兴——东林土交学子观战役纪念馆、承红色基因、砺建设匠心

发布时间:2025-08-04 11: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人庆 刘一涵   阅读 2.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7月17日,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匠心融绿建,‘砼’基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走进济南战役纪念馆,以沉浸式学习追溯红色历史,在战火淬炼的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为专业实践筑牢精神根基。

展馆内,习近平总书记“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的深刻论述直击人心,瞬间唤醒队员们对历史的敬畏与探寻欲。泛黄的战报上,密布的字迹勾勒出战役攻防的紧张态势,每一笔都浸透着决策的精准与战场的残酷;锈迹斑斑的枪械陈列于展柜,磨损的枪身、氧化的金属表层,是战士们浴血冲锋的硬核见证;复原场景中,“攻克济南”的呐喊穿越时空,军民协同作战的壮阔画面,尽显“向死而生”的硬核担当。从战前部署的精密推演到攻城拔寨的浴血厮杀,从百姓支前的倾力支援到胜利旗帜升起的庄严时刻,革命先辈以血肉之躯铸就的钢铁意志,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从来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熔铸在民族血脉中的硬核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认真观览相关文物

“先辈们用命打下的江山,靠的是‘敢啃硬骨头’的拼劲;搞工程建设,凭的就是‘不服输’的韧劲。”队员在参观手记中写下的感悟,道出了团队的共同心声。围绕战役中的战术智慧、英雄事迹的讨论中,大家愈发清晰:红色传承,就是要把先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硬核作风,转化为攻克专业难题的实际行动。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结束后对英雄们进行电子祭奠

对新时代土木人而言,红色思想是攻坚克难的“精神钢构”。当年,革命战士以“向死而生”的勇气突破封锁、开辟通路;如今,土木学子更要以“硬核担当”承接使命——在图纸设计中追求“零误差”,复刻先辈的精密严谨;在绿色技术研发中敢闯“无人区”,延续突破壁垒的革命勇气;在乡村振兴项目中筑牢“民生工程”,践行“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

▲图为团队成员在纪念碑下探讨结束后的合影

此次参观,不仅让队员们在历史现场触摸到红色基因的硬度,更将“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的信念锻造成专业实践的“精神钢筋”。这份从战火中淬炼的力量,必将支撑团队在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的征程中,建起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时代工程”,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建设中彰显硬核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人庆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6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