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碳”寻绿途·苏师志愿队解码徐州采矿区生态修复

发布时间:2025-08-04 11: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管芯   阅读 60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管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2025年江苏省大学生在行动暨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号召,江苏师范大学“碳”寻绿途·苏师志愿队积极行动,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新污染物”“生物多样性”等主题,深入湿地、博物馆、社区,以调研、宣讲、创意实践等形式,探寻徐州采矿区生态修复密码,传播绿色转型理念,用青春力量书写生态答卷,践行生态环境科技志愿服务。

一、湿地生态修复调研:见证“伤疤”变“绿库”(一)潘安湖:从“黑色伤疤”到“绿色碳库”

7月15日,团队队员奔赴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这里曾是采矿深陷区,生态濒临崩溃;如今,植被繁茂、水系连通,凭借强大碳汇能力,成为助力“双碳”的“绿色碳库”,生动诠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成效。队员跟随讲解员挖掘“双碳”价值:从植物光合作用固碳,到土壤、水体碳封存机制,结合塌陷区修复案例,剖析生态系统从“碳源”到“碳汇”的转变。为守护湿地生态,队员自发开展垃圾清理活动,她们穿梭于湿地步道、浅滩区,细致捡拾塑料瓶、包装袋、枯树枝等垃圾,以青春汗水浇灌“绿色碳库”,践行生态环境科技志愿服务。

▲图为队员在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参观调研

▲图为队员在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清理垃圾

(二)桃花源:采煤塌陷区的生态逆袭

7月20日,志愿队深入桃花源湿地公园开展调研。这里曾因数十年采煤,形成大面积塌陷区,生态恶化、民居多扰,碳汇能力几近丧失。进入21世纪,当地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如今绿化工程基本完成,绿意盎然,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成为生态固碳与低碳发展的典型范例。队员们聚焦生态修复中的碳汇提升举措,发现公园通过拓展水域、修建栈道连接小岛,扩大植被覆盖面积,增强湿地储碳能力;遵循乡土化原则恢复植被,优先选用固碳效率高的本土树种,同时疏浚改造水塘,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捕获与封存功能,配套的低碳休闲设施也让公园成为践行绿色生活的生动场景。

▲图为队员在桃花源湿地公园参观调研

二、能源转型洞察:博物馆里的“绿色使命”

7月22日,志愿队走进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矿科技博物馆,追溯能源发展、探寻绿色转型,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深化认知,践行生态环境科技志愿服务。在讲解员带领下,队员回溯中国煤炭工业脉络:从人力开采到智能开采,从支撑工业化到服务“双碳”目标,历史图片、实物展品、动态模拟,展现煤炭产业“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让队员直观感知能源与国家发展的协同共进。

▲图为队员在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参观调研

▲图为队员了解中国煤炭工业历史

三、社区宣讲:让“双碳”理念走进生活

7月24日,队员走进常州文亨花园社区展开宣讲,立足国家新发展阶段,强调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阐释国家节能宣传周与低碳日的深远意义,推动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契合“碳达峰碳中和”科普需求。同步发起“绿色生活创意征集”,鼓励居民分享低碳小妙招,如旧物改造、自制环保清洁剂等,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污染物”防控实践。居民们热情参与,纷纷讲述自家的绿色生活技巧,现场氛围热烈,居民反馈:将从出行、饮食、消费入手,用行动响应“双碳”,共建美丽家园,积极参与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

▲图为队员在常州文亨花园展开“双碳”科普宣讲

▲图为队员在常州文亨花园进行低碳节能倡议

四、广场科普与问卷调研:双碳理念的全民回响与青春力量

7月29日,志愿队走进徐州泰山街道小区广场,以“关注双碳与新污染,守护健康家园”为主题,依托“走近新污染物”科普手册开展广场宣传,回收有效问卷109份。队员结合生态环保新形势,强调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解析“双碳”概念及与生活的关联,说明其对生态和健康的意义,同时结合手册内容提及新污染物治理与减碳的协同性,呼吁从绿色消费等日常行动参与。

▲图为队员在徐州泰山街道广场问卷调查

▲图为队员在徐州泰山街道广场科普“新污染物”

问卷调查显示,公众对“双碳”概念认知度较高,73.39%的受访者了解其含义,年轻群体和学生群体认知更突出;88.99%认可生态修复的固碳作用,年轻群体和学生理解更深;日常节能等“双碳”实践获广泛认可,年轻人和学生参与意愿强;92.66%会宣传潘安湖碳汇价值,年轻人和学生环保活动参与意愿高;98.17%会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年轻人和学生表现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江苏师范大学“碳”寻绿途・苏师志愿队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徐州采矿区生态修复成果的深度解码,更是当代大学生以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缩影。从潘安湖、桃花源的湿地调研中,队员们见证了“黑色伤疤”到“绿色碳库”的蜕变,深刻理解了生态修复与碳汇提升的紧密关联;在中国煤矿科技博物馆的探索里,他们触摸到能源转型的历史脉络,明晰了绿色发展的时代使命;走进社区与广场的科普宣讲,更让“双碳”理念从书本走向生活,激发了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

此次实践中,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双手守护绿意,用声音传递理念,将青春力量融入生态环保的浪潮。未来,志愿队将继续以专业知识为笔,以实践行动为墨,持续探索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路径,带动更多人加入“碳”寻绿途的行列,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属于青年的智慧与担当。


撰文 | 管芯

图片 | 管芯

审核 | 管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管芯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