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汪子一 聂毓莹 杜泓萱 陈曦)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走进长沙县白沙村,开展以“文明生活”为主题的七彩假期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围绕交通安全与生态保护两大核心,通过情景解析、实验体验、实践操作等多样化形式,让孩子们在互动中理解文明内涵,在实践中践行文明行为,为构建文明生活方式奠定坚实基础。
安全出行记心间,文明规范入言行
交通安全是文明生活的重要保障,活动以“被看见才安全”为主题,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孩子们掌握安全出行知识,养成文明出行习惯。
志愿者以“议一议”环节切入,展示行车记录仪拍摄的交通事故画面,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中的危险事件并分析原因,使大家认识到“未被及时看见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引出“被看见才安全”的核心原则。
针对不同场景,志愿者详细讲解安全出行要点:在雨天、雪天、雾天等能见度较低的天气,应选择红色、黄色等鲜艳醒目的衣物,使用亮色雨伞。因为在交通标志中,红色代表禁止、黄色代表警告,这两种颜色视觉冲击力强,能让机动车司机尽早察觉,有效降低风险;到了夜晚,外出时则适合穿着带有反光标识的衣物,借助反光材料在灯光照射下的强反射特性,确保自身在黑暗中被清晰看见,最大程度保障安全。
通过系统讲解的方式,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不同场景下的安全出行方法,更将“文明出行,安全第一”的理念深植心中。
生态保护践于行,文明素养渐养成
生态环境保护是文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以“美丽家园我行动”为主题,通过环保知识讲解与垃圾分类实践,引导孩子们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绿色文明生活方式。
图为志愿者正在认真宣讲
志愿者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由日光、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让孩子们明白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在“我眼中的环境问题”讨论环节,孩子们积极发言,列举出砍伐树木、废液排放、非法挖掘、垃圾乱扔等破坏环境的现象。志愿者结合实际案例,向孩子们分析这些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如砍伐树木会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生物栖息地,垃圾乱扔会污染土壤和水源等,激发孩子们“守护美丽家园”的责任感。
垃圾分类是此次活动的核心实践内容。志愿者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的定义和目的:垃圾分类是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其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使用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随后,志愿者重点讲解了四类垃圾的分类标准;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活动开展了“我给垃圾分分类”桌游实践。4-5人为一组,每组发放一套垃圾分类桌游道具,孩子们轮流抽取物品卡片,根据垃圾分类常识,将卡片投放到对应的垃圾回收桶里,所有卡片投放完毕后,翻开说明书检查分类是否正确。志愿者在旁进行指导,对易混淆的垃圾进行重点讲解,如大棒骨因为“难腐蚀”被列入“其他垃圾”,而鸡骨则属于厨余垃圾;厕纸、卫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归入其他垃圾等。
孩子们在游戏中积极思考、相互讨论,逐渐熟练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方法,分类准确率不断提高,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文明理念深扎根,美好未来共缔造
此次“文明生活”系列活动通过交通安全与生态保护两大板块的开展,让孩子们对文明生活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在交通安全方面,孩子们掌握了不同场景下的安全出行技巧,树立了“安全出行,文明为先”的意识;在生态保护方面,孩子们系统学习了垃圾分类知识,增强了环保责任感,不少孩子活动后主动向家人宣传环保知识,带动家人一起参与垃圾分类。
图为志愿者正在认真付辅导同学们学习
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表示,将继续开展“文明生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更多青少年践行文明行为,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和社会各处绽放,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子一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