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师生远赴郴州支教

发布时间:2025-08-04 08: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董莹莹 奚中强   阅读 8.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响应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13日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组建的“问渠计划”南通大学春芽支教队带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与担当,跨越1320公里奔赴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麻田上洞小学,正式开启暑期支教之旅。他们以“教育关爱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使命,以“看见”为主题,致力于为乡村学子搭建一座瞭望广阔世界的桥梁。

一、“青衿通驿,萤照千乡”多元支教

7月13日-7月18日,支教期间,队员们以多元课程助力学生全面成长。课程融苏湘特色,跨学科合作,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涵盖美育、体育、历史、法制教育、科学科普、心理教育等多领域。

在科学科普课上,周涵嫣老师巧妙利用塑料瓶、彩纸等常见物品,生动展示“毛细作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博物馆课上,董莹莹老师借助先进的3D藏真技术,将连云港市博物馆“搬”进教室,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宽视野;武术课上,孩子们在操场上学习武术基础动作,释放着童真与朝气,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摄影课上,孩子们在亲身触摸相机,在王凯顺、朱高杰老师的带领下感受按下快门的瞬间,用相机记录下身边的美好;非遗手工课上,孩子们首先走进南通非遗蓝印花布的前世今生,亲手体验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从画稿、刻版到染色,每一步都充满惊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深刻理解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图为博物馆课上学生体验3D技术 奚中强供图

二、“立清醒之志,铸政治之魂”主题思政课

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袁小平前往慰问,与支教队员开展座谈,并讲授“立清醒之志,铸政治之魂”主题思政课。袁小平结合当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青年所肩负的使命。她鼓励队员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大格局中,把教育视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队员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将坚定扎根基层、服务教育的信念,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思政课现场 奚中强供图

三、“心系麻田教育,情暖乡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共建暨捐赠仪式

温馨而庄重的捐赠仪式,在上洞小学孩子们精心编排的手势舞《虫儿飞》的表演中开场。袁小平与麻田上洞小学校长李健共同为“南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揭牌,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双方长期教育帮扶合作的正式启动。仪式中,支教队向学生们捐赠了书包、文具等物资,崭新的笔记本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恰似播撒下的希望种子。当书包和文具被分发到每个孩子手中时,现场响起一阵细微的、窸窸窣窣的声响。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接过属于自己的那份,手指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光滑的书包面料和新笔记本硬挺的封面。几个相邻的孩子互相交换着眼神,用肩膀轻轻碰触同伴,无声地展示着手中的新文具,脸上是抑制不住的、腼腆的笑容。拿到新书包的孩子,立刻将它背在肩上,挺直了腰背,用手反复调整着肩带的位置。学生代表发言真挚动容:“感谢老师带我们看更大的世界,这些书本就是我们走向未来的船桨。”校方代表和指导老师也寄语学生,强调教育是点亮乡村未来的火种,每一颗童心都值得被用心呵护,每一份梦想都应得到全力支持。

图为捐赠仪式上袁小平老师为孩子发放书包 奚中强供图

图为暑期社会实践共建暨捐赠仪式大合照 奚中强供图

从课堂教学到心灵陪伴,从知识传递到理想启迪,“问渠计划”南通大学春芽支教队以“问渠”为名,秉承“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念,悉心浇灌上洞小学的每一株“幼苗”。他们致力于用教育的微光点亮乡村学子的成长之路,让青春之花在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实践中绚丽绽放,用自己的躬身实践书写着属于青年一代的担当与奉献。

通讯员:董莹莹  

图片:奚中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依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7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