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砺青春 执镜绘振兴 —— 安徽工程大学“誓语者-镜头语言”团队光影聚焦誓节根脉

发布时间:2025-08-03 23: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4.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31日,安徽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誓语者—镜头语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坚守广德市誓节镇,先后奔赴石鼓村、花鼓村多地,继续以镜头为笔,在风雨中执着书写着服务乡村振兴的视觉新篇,生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光影寻踪,铭记红色血脉

花鼓村王金林烈士纪念馆内,泛黄的照片、锈蚀的枪械、斑驳的手稿等无声的文物,在团队的镜头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娓娓诉说着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我们想用影像,拂去历史的尘埃,让烈士的精神之光永远闪耀。”团队负责人王志明表示。

光影见证,记录乡村蝶变

带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团队冒雨转战石鼓村村史馆。与纪念馆的肃穆不同,村史馆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时代活力。镜头在老式农具、斑驳粮票、精巧手工艺品与现代乡村规划图、产业发展数据间切换。新旧对比强烈,一幅石鼓村从贫困落后迈向宜居宜业、拥抱数字经济的生动图景在团队的镜头下徐徐展开。

光影铸绿,淬炼生态新卷

午后,团队按计划奔赴桐汭河湿地公园。面对暴雨天气,“誓语者”们毫无退缩。他们用雨衣严密包裹设备,在泥泞湿滑的河岸上艰难寻找最佳机位。雨水模糊了镜头,他们一次次耐心擦拭;强风干扰稳定器,他们便几人协力支撑,只为捕捉风雨桐汭的独特气韵。青山环抱中的水库与远处的村庄构成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让大家真切感受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每一个坚持的镜头背后,都是青春对专业信念的无声宣示。

当青年学子走出教室,将专业技能化作服务乡村的桥梁,他们镜头所记录的,不仅是广德一隅的红色血脉、古朴村韵与河川壮美,更是新时代青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精神图谱。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内涵,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与鲜活课堂。

(供稿:安徽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马晨  王志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