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声传古韵 代际携手谱新篇——珠海科技学院“夏乡之源”突击队助力南水文化焕新

发布时间:2025-08-03 10: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邹可嫣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讯  日前,珠海科技学院“夏乡之源”突击队深入珠海市金湾区南水镇南水社区睦邻中心,开展为期多周的“智媒传薪,南水数韵”主题实践活动。这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队伍,以数字技术为媒,以代际共融为桥,深度挖掘南水镇渔村文化根脉,通过“记录生命、联动课堂、文创赋能”三大行动,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探索出文化传承与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

数字留声:为渔村长者构建“生命档案”

南水镇作为珠海历史悠久的渔乡,蕴藏着丰富的海洋文化与生活智慧。突击队聚焦社区长者,开展深度口述史采集。队员们倾听渔家奶奶讲述“咬网补网”的艰辛谋生史,记录咸水歌谣传承人用智能设备传唱古老曲调的新尝试,更关注独居老人通过扭棒手工重拾生活热情的故事。

图为突击队成员聆听长者生命故事

突击队成员将数十位长者的珍贵记忆汇编成《南水社区生命故事集》,并创新转化为有声故事、纪实短视频赠予老人。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听到方言讲述的往昔岁月。“这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留给子孙的文化遗产。”手捧故事集的李婆婆感慨道。这些鲜活的个体叙事,串联起中国渔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脉络,成为读懂乡土中国的生动教材。

图为突击队成员赠送生命故事集给社区长者

三代课堂:编织文化传承的共生纽带

为激活社区文化生态,突击队打造“老-青-幼”三代联动的特色课堂体系:

在孩童课堂中,引入“AI水墨画生成”技术,让孩子在科技体验中理解传统艺术之美;开展“非遗密码破解”游戏,带领儿童认识渔网编织、咸水歌等文化遗产。

图为小朋友们的手工课堂

针对社区长者,开设防诈科普、健康养生课程守护长者生活,更邀请手艺人教授竹编扇制作,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图为长者学习八段锦

而长幼共学课堂,在“一老一小”协作制作手工花、编织渔网、缝制香囊的过程中,青年队员架起沟通桥梁。当孩童为长者的故事录制配音时,岁月温情在声音里交融。“孙子第一次和我一起编渔网,说比游戏有意思!”参与活动的陈婆婆笑道。三类课堂累计开展10余场,覆盖社区居民超150人次,真正实现“老有所为传承技艺,幼有所长浸润文化”。

图为长幼课堂

文创义卖:让文化温度转化为公益力量

团队将课堂成果转化为公益能量,发起“文创传情”义卖行动。义卖品蕴含巧思,手工花束嵌入“故事卡片”,扫码即可聆听制作老人的生命叙事。钥匙扣等产品融入渔网纹样与方言俚语,让文化“可触可感”;所得款项全额注入社区养老基金,用于支持文化课堂可持续发展。

图为手工花爱心义卖

双向奔赴:青春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我们不仅是文化搬运工,更是社区共建者。”队长邹同学表示。项目通过数字化手段保存濒危记忆,以课堂打破代际隔阂,用文创激活传统基因,形成“采集-活化-反哺”的良性循环。

南水社区负责人评价:“青年力量让老街坊重拾文化自信,孩子找到乡土认同,这才是真正的社区生命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邹可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