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画传承人张庆元:守正创新,百年非遗焕新彩
2025年7月,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院赴天长市“格物砺文”文化实践团队前往天长市非遗馆采访安徽天长市天官画传承人张庆元老师。天官画作为天长民间艺术的代表,与凤阳“凤画”、灵璧“钟馗画”并称“江北三绝”,始于唐代,兴盛于清、民国时期,至今仍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人物开脸的神态到服饰的细节纹路,张庆元对每一处都要求严苛。“勾线要稳,着色要匀,这天官的眉眼间得既有威严又含慈意,才能画出‘赐福’的真意。”这份对传统的坚守,让天官画的古韵得以延续,也吸引了不少爱好者。“我从小就开始接触天官画,细腻的工笔和画的质朴都要兼顾,特别考验耐心,我是非遗传承人,必须拿笔把它带动起来。”张老师一边回忆一边笑着说到。
据张庆元介绍,天官画源于“门神”,因民间相信“天官赐福、赐财”,逐渐演化出丰富的品类。从赐福、招财到消灾、送子,数十种天官画对应着不同的生活愿景,广泛应用于居家悬挂、门市开张、新居落成等场景。画法上,它吸取工笔画的细腻勾线,兼蓄木版年画的通俗风格,画材以白棉布和宣纸为主,画风肃穆庄严,秉承“一神一职”的原则。如《天官大帝》中,唐尧身着黄色朝服,持笏正坐,慈祥中透着威严;《李老君》里,太上老君坐于青牛,童子侍立,小鬼生火的细节更添生动。
谈及传承困境,张庆元坦言:“经济扶持少、市场小是主要难题。现在家庭装修风格变了,传统天官画与现代审美有些脱节。”但他强调,创新不能丢了根本,“大红大紫的传统色调、‘一神一职’的规矩不能改,这是天官画的魂。”
如今,张庆元正尝试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改传统竖向作画为横向作画,颜色改用淡雅,更贴合年轻人审美;提炼画中元素开发文创产品,陶人、白盘等摆件小巧精致。“政府和社会多些支持,多搞宣传活动,让更多人知道这天长的‘文化名片’,它才能走得更远。”张老师还说到现在他已经在用电脑记录天官画,以动画的形式让天官画“活“起来,他看着电子滚屏中一幅幅天官画,眼中满是期待,画中的那抹红色,仿佛正诉说着这项非遗在坚守与创新中焕发的新生机。
天官画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坚守。张庆元老师用“守正创新”的实践,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天官画正以新的姿态,走进更多人的生活,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荣天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