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为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军工精神,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赓续军工魂,青春勇担当” 暑期实践团于 7 月 22 日走进黎城黄崖洞兵工厂旧址,开展了一场集实地探访、精神学习与交流感悟于一体的实践活动,在烽火印记中探寻初心力量。
图为实践团来到黄崖洞兵工厂入口的合影
太行深处寻印记:烽火岁月的鲜活见证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坐落在群山之中,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抗战时期的峥嵘记忆。实践团成员们沿着历史的足迹,走进瓮圪廊峡谷,陡峭的崖壁上,依稀可见当年战斗留下的弹痕,它们无声地诉说着 1941 年那场惊心动魄的黄崖洞保卫战。
图为实践团在兵工厂遗址广场进行誓词宣誓
实践团在烈士陵园举行了庄重的纪念宣誓仪式。在青松翠柏环绕的陵园中,成员们向黄崖洞保卫战牺牲的烈士敬献花朵,鞠躬默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图为实践团在烈士陵园举行纪念宣誓仪式
随后,实践团来到兵工厂展览馆。馆内陈列的一件件文物,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当年军工生产的艰难。锈迹斑斑的 “土锉刀”、简陋的手摇车床,都是当年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进行生产的见证。“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没有先进的设备,工人们就用日军的钢盔炼铁,拆敌人的铁轨造枪管。” 讲解员的话语让成员们深受触动。
图为实践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展览馆并了解历史
精神灯塔照前路:军工英雄的不朽传奇
在历史学习与军工精神宣讲环节,一个个军工英雄的故事让实践团成员们热血沸腾。
实践团成员赵怡轩、苏增林以《烽火中的 “炮弹大王”—— 甄荣典》为题,讲述了这位特等劳动英雄的感人事迹。甄荣典在最艰苦的车工岗位上,创造了 75 秒造一发炮弹、日产量达 480 发的惊人纪录,远超同时期的其他工人。在日军扫荡期间,他冒着生命危险,将机器小心翼翼地埋进河滩、水渠甚至敌人大道,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军工生产的 “命根子”。“长期的劳作让甄荣典的双手严重变形,连筷子都难以握住,但他却用这双手为人民兵工撑起了一片天。”
图为实践团成员赵怡轩和苏增林的历史宣讲
这些英雄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精湛的技艺,为抗战胜利默默奉献,他们的精神如同灯塔,照亮了实践团成员们前行的道路。
知行合一悟初心:传承薪火的青春担当
在庄严肃穆的纪念广场,实践团的全体团员再次举起右拳,进行庄严宣誓, 激昂的誓言在山谷间回荡,与革命先辈们曾浴血奋战的这片土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图为实践团在纪念广场举行宣誓仪式
此次黄崖洞兵工厂之行,让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暑期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理解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传承红色薪火,践行工匠精神,用青春的力量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图为实践团在黄崖洞兵工厂实践地出口处的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增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