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 四川农业大学古韵新农团赴王光祈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5-08-02 16:4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高甜甜   阅读 2.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记古韵新农团红色教育基地参访学习之行成都温江,2025年7月4日为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近日,由四川农业大学青年学子组成的“古韵新农团”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成都市温江区王光祈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史料研读、事迹学习与专题研讨,团队成员深刻领悟五四先驱王光祈先生“教育救国”“文化兴邦”的崇高理想,在红色精神的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进新征程的青春力量。

走进历史现场:在纪念馆中感悟先驱精神

温江公园内绿荫如盖,一座青砖灰瓦的院落静静矗立,匾额上“王光祈纪念馆”六个大字苍劲有力。这座为纪念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音乐学家、五四运动先驱王光祈先生(1892-1936)而建立的纪念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精神丰碑。活动当日,团队成员佩戴团徽,整齐步入纪念馆。

在团队负责人的引导下,依次参观“少年立志·救国图存”“远渡重洋·上下求索”“赤子之心·矢志报国”三大主题展区,通过200余件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及影像资料,全景式了解了王光祈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少年中国学会”展板前,团队成员驻足良久。1919年,王光祈与李大钊等共同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提出“奋斗、实践、坚忍、俭朴”的宗旨,凝聚了一批心怀救国理想的热血青年。展柜中陈列的《少年中国运动》手稿,字迹道劲,句句铿锵:“吾辈青年当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唯一使命!”这份百年前的呐喊,让团队成员深受震撼。“王光祈先生用一生诠释了“少年强则国强’的深刻内涵。”

步入“音乐救国”展区,一架老式留声机播放着王光祈创作的《黄河船夫曲》片段。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学奠基人,他首次系统地将西方音乐理论引入中国,并主张“以音乐唤醒民族灵魂”。团队成员仔细聆听旋律中的激荡情怀,透过泛黄的乐谱手稿,感受先生“艺术报国”“赤子之心”。“原来红色基因不仅存在于战场,也流淌在文化血脉中!”一位成员在笔记中写道。

沉浸式学习:从人物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

为深化学习成效,团队在纪念馆多功能厅开展“王光祈精神”专题研习会。以“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的使命”为题,结合王光祈生平进行专题分享总结。成员指出:“王光祈先生的一生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的生动写照。他放弃安逸生活投身救国运动,以文化启蒙推动社会变革,这种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的担当,正是红色基因的核心内涵。”

随后,团队成员分组研读《王光祈文集》《五四运动回忆录》等史料,围绕“新时代如何传承先驱精神”展开讨论。农林专业的同学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王光祈先生曾倡导到民间去’,青年学子要将专业知识带到田间地头,用科技兴农助力共同富裕。”其他学院的同学则从文化传承角度发言:“先生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启示大家应坚定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活力。”

对话历史:在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中成长

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通过多种形式与历史“对话”,让红色基因浸润心田。在纪念馆中,大家看到了王光祈留学期间使用的钢笔、书信等遗物,了解到了背后“半块银元”的故事:1920年赴德留学时,先生为节省经费资助国内进步刊物,每日仅以面包果腹,却将省下的生活费悉数寄回祖国。这半块银元不仅是文物,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人民艰苦奋斗的本色。

在“寄语青年”互动展墙前,团队成员写下“做新时代的追光者”等感言,与百年前王光祈《致青年书》中的“愿中国青年永远向上”遥相呼应。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精神的传承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行动宣言。

活动尾声,团队全体成员在王光祈铜像前庄严肃立。“继承先驱遗志,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的铿锵誓言回荡在纪念馆上空,彰显着新时代青年的昂扬斗志。

实践感悟:让红色基因焕发新时代光芒

三天的沉浸式学习让古韵新农团成员收获颇丰。总结分享会上,同学们结合实践见闻畅谈体会。“以前觉得红色教育是宏大的叙事,但王光祈先生的故事让大家明白:红色基因就藏在每一个为国奉献的选择里。”“作为农业院校学子,吾辈青年要把“到民间去'的精神落到实处,毕业后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团队负责人总结道:“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溯,更是一场思想淬炼。希望同学们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求知奋进的动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接续奔跑。”

结语:以青春热血续写红色华章

百年风云激荡,精神代代相传。王光祈纪念馆中的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故事,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古韵新农团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深刻领悟了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实现了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奋斗动能的凝聚。未来,团队将继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学习形式,带动更多青年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让先驱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甜甜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66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