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智慧结晶。扬州作为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传统香文化底蕴深厚,尤以“文人香”为代表,融合了文人雅士的生活美学与精神追求。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技艺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尤其是老年群体,虽曾亲历过这些文化的繁荣,却因缺乏接触渠道而逐渐遗忘。为此,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寻香扬州城,探韵古非遗”团队以“文化传承+社区服务”为宗旨,走进扬州市广陵区徐凝门社区,面向老年群体开展“文人香”文化科普活动。我们希望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互动体验和实物展示,唤醒老人们对本土非遗的记忆,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探索“非遗+养老”的创新模式,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为了让非遗知识更易于老年群体接受,团队分工协作,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走访扬州非遗传承人,确保内容的专业性与准确性。在制作PPT时,我们摒弃了学术化的表述,转而采用口语化讲解,结合扬州方言和本土历史故事,如“扬州香粉”在明清时期的兴盛、文人雅士的用香习俗等,使知识更具亲和力。此外,我们还准备了香材、香具等实物,并录制了短视频,以多感官体验增强老人们的理解。在动手体验环节,我们简化步骤,让老人们尝试简单的香囊制作。大家兴致勃勃,互相交流心得,现场氛围温馨而活跃。
此次“寻香扬州城,探韵古非遗”社区实践活动,是一次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团队成长的宝贵经历。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不仅提升了沟通协调能力,更增强了文化使命感。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有责任以创新方式推动非遗走进大众生活,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非遗保护不应局限于“抢救式记录”,而应探索其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本次活动证明,“文化养老”是一条可行路径——既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又能让非遗技艺在代际交流中自然传承。我们深刻体会到,非遗的活力源于人的参与,而老年群体既是文化的见证者,也是传承的重要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非遗传播的新形式,搭建更多文化桥梁,让传统技艺的芬芳历久弥新。(通讯员:罗进宇、马思远、杨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进宇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