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躬行护母婴 ——温医大“医娩同舟”实践团调研镇痛技术、传递医疗温情

发布时间:2025-08-01 18: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宋思涵 叶紫涵 葛书宏 方舟 江恣左 李硕 郎朗   阅读 94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7月2日到7月12日,温州医科大学“医娩同舟”暑期社会实践团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中心,开展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46名本科生在指导老师周施祥、陈子豪的带领下,响应“优化健康服务”号召,聚焦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课题,调研分娩镇痛等生殖保健技术推进现状与难点,同时开展系列基层活动,为相关医疗资源落地及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指导老师大合照

实践团成员走进温州市鹿城区花柳塘社区的残疾人之家、南汇街道吕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群众的健康筑牢防线,让残障人士感受到社会关怀,传递互助互爱的正能量。7月3日至7月7日,“医娩同舟”暑期实践团联合南汇街道吕浦社区服务中心,在吕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义诊送健康,凉茶沁心脾”夏日义诊活动,并与社区常态化养老服务项目形成联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社区居民量血压

量血压、测血糖、递茯茶、送清凉油……成员们耐心询问老人身体状况,细致解答健康疑问,用贴心服务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以严谨态度确保每项服务环节规范到位。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手指操

7月7日和7月10日,“医娩同舟”实践队走进温州鹿城花柳塘社区、大南街道残疾人之家,以手势操活络肢体、折纸活动锻炼思维、趣味运动拉近距离,通过一对一陪伴开展康复助力与心理疗愈。此次活动不仅搭建了残健共融的桥梁,更让实践队员在服务中深化对生命的尊重,以仁心践行医者担当,为残障群体的康复之路注入温暖力量,让关怀之花在互助共携中绽放。

为探究医院镇痛现状,助力优化镇痛服务、促进行业发展,7月2日至7月9日,“医娩同舟”实践队成员深入医院,从实地调研采访、跟随医生门诊跟诊、参与导医服务三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梳理医疗镇痛实情,倾听患者真实心声。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产科医生

7月2日至7月5日,温州医科大学“医娩同舟”团队走访苍南、平阳等6个区县17家医院,与产科医生、麻醉医生、孕妇及其家属交流,调研妇产医疗服务现状。政策推动下,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等机构分娩镇痛使用率达80%-90%,医院在设施配置中融入人文关怀。但调研发现,区域经济差异、落后生育观念及麻醉师资源紧缺等问题,制约着医疗服务下沉。实践团感悟生育艰辛,愿以专业守护分娩希望。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孕妇及其家属

7月5日和7月6日傍晚,“医娩同舟”实践队成员走进龙湾、鹿城、瓯海3大城区,分组访谈40余名育龄女性,发放200余份调查问卷。调研中,实践队成员深切为育龄女性在生育与职场间的挣扎所触动,也聚焦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经济压力、政策配套不足等根本问题,通过梳理代际生育观念变迁,为推动生育友好理念落地贡献青年智慧。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医护人员

7月7日至7月9日,实践团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开展妇产实践,涵盖导医、门诊跟诊、病房观摩。成员协助孕产妇挂号缴费、跟诊学习宫口按摩等知识、观摩产后护理,从中体会医患沟通重要性,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感受到生命传承的温度,坚定从医信念,为未来医疗工作筑基。

图为实践团成员大合唱

7月11日,“医娩同舟”实践队联合鹿城区南汇街道开展文艺汇演,为十日的实践收官。《找自己》的合唱拉开序幕,小品《总裁来看病》将医学知识融入笑料,二胡竹笛合奏《浮光》流淌出江南意韵,《勋章》等劲歌热舞点燃青春激情。最后的大合唱中,手机灯光如星海翻腾,《后来》的旋律与《花海》的热烈交织。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在本次实践中,“医娩同舟”成员们在协作中凝聚情谊,在调研中拓展视野,在服务中实现价值,在探索中播撒希望。“医娩同舟”成员们将怀揣这份对生命的敬畏,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成长为能护母婴安康的坚实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思涵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