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星辰志愿服务队走进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金华村,开启 “三下乡” 实践之旅。队员们深入这片充满生机的稻田,在村支委张瓒的带领下,探寻 “一粒种子到一粒米” 的成长密码,沉浸式感知农业生产的完整脉络。
烈日当空,阳光炙烤着大地,金灿灿的稻田里,稻浪随风轻涌。张瓒与同学们一同踏入田间地头,结合多年种植经验,用生动通俗的话语向同学们系统讲解水稻种植全流程。从选种、育苗的基础准备,到插秧、施肥的关键环节,再到田间管理的细节要点,他细致拆解每个步骤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水稻种植看似简单,实则处处藏着学问,水温、光照、土壤肥力都得精准把控。” 这番话让同学们对既熟悉又陌生的水稻种植,有了全新认知。
图为村支委张瓒讲解水稻知识
育秧棚内,棚外暑气蒸腾,棚内却温润宜人,嫩绿的秧苗在整齐排列的秧盘里舒展生长。同学们跟随张瓒走进棚内,他拿起一盘秧苗,手把手教大家观察种子萌发状态,指着白净发达的根系讲解:“这说明育秧时水分、温度控制得当,插下去成活率高。” 他还详细介绍育秧棚的温控、保湿系统,阐述科技如何模拟最优生长环境,让育苗周期缩短、秧苗质量更稳定,引得同学们频频好奇追问。
离开育秧棚,张瓒带领同学们来到稻谷烘干区。此时,烘干机正平稳运转,机器旁堆放着刚收割的湿稻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香。“这烘干机啊,可是储存稻谷的‘救命神器’。” 张瓒拍着机器外壳介绍,“它能根据稻谷湿度自动调节温度和烘干时长,原本需要晾晒一周的稻谷,如今 6 小时就能达到储存标准,还能保留稻谷的口感和营养。” 他打开机器进料口,让同学们观察内部翻滚的稻谷:“你们看,热风从底部往上走,每一粒稻谷都能均匀受热,烘干后的含水率刚好控制在 13% 左右,特别适合长期储存。” 同学们围在机器旁,看着湿稻谷从入口进入、干燥谷粒从另一端输出,纷纷惊叹现代农业设备的高效便捷。
图为村支委张瓒讲解水稻烘干机
这场沉浸式研学之旅,让同学们直观触摸到农业现代化的强劲脉搏。大家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不仅关乎 “吃得饱”,更连着 “种得好” 的科技力量与 “管得细” 的民生温度。作为青年一代,唯有将课堂知识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理解 “三农” 工作的战略意义。未来,他们也必将以更坚定的姿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用青春智慧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荣嘉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