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8月1日讯(通讯员许俊杰)教育是引领青少年茁壮成长的明灯,课堂则是承载梦想的坚实船只。为助力青少年拓展知识边界、增强实践技能、点燃学习热情,2025年07月14日至2025年07月20日,广东培正学院“奋起少年”社会实践团为惠州市博罗县新江村的孩子们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公益教学活动。
此次暑期公益课堂课程内容丰富,小老师们巧妙地将手工制作与非遗艺术相结合,让科学普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同时,他们还讲授了红色革命文化课和艺术课。非遗纸翻花、非遗蜡染、京剧头饰扭扭棒、彩虹泡泡龙等一系列绘声绘色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收获乐趣,并拥有不同的体验。
童趣与旋律双响,暖阳与萌趣齐飞
小曾老师讲授的《你笑起来真好看》和《还有点小糊涂》旋律轻快,充满温暖与童真。孩子们学习这两首歌,能体会笑容力量,传递积极情绪和生活态度,增强自信心。
跃动指尖的温暖,用指尖讲好故事
手势舞对促进身体协调发展很重要。《像你这样的朋友》手势舞课程以活力与温情为基础,旨在提升儿童互动能力、助其融入集体。教学中,小梦老师运用动作分解、互动式、多媒体辅助和个性化指导四种策略。这些教学手段可丰富孩子课外生活、减轻心理压力,锻炼协调性与节奏感,利于心理健康。此外,课程通过手势舞传递“友谊”价值,让孩子体验友情美好、学会珍视朋友。
观云测雨护晴空,净居守康卫家园
在小鱼儿老师课堂上,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分别担任气象员和卫生战士,了解气象现象及应对策略、维护个人与公共卫生的重要性。课程以引导式提问和游戏互动促进孩子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两节课提升了孩子们的安全与卫生意识,促进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营造健康和谐社会环境做贡献。
彩泡筑梦添童趣,声韵传情启语思
冰冰老师负责《英文趣配音》教学与《彩虹泡泡龙》手工指导,带孩子走进童真世界。科学实践中,她结合彩虹原理让孩子目睹彩虹;英文配音课以《愤怒的小鸟2》片段分组教学,通过配音和演唱提升孩子思维能力。学习这两门课程,既能让孩子理解自然现象原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好奇与探索欲,提升实践和观察能力,培育科学探究精神,又有助于激发孩子对语言学习和艺术表达的兴趣,培养观察力、模仿力和情绪感知力,推动综合素养发展。
狼牙凝忠骨,热血铸丰碑
在本课程中,小林老师通过介绍、讲事迹、剖析细节、互动、传承精神等方式,引领孩子们追溯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事迹,让孩子们铭记历史,强化使命感,引导他们以英雄为楷模,激发爱国情怀与对先烈牺牲的共情,培育勇敢品质与奉献精神。相信孩子们学习传承其可贵精神后,能将团结互助、不畏困难等品质融入生活。
纵队传英志,东江颂丹心
小文老师为孩子们呈现东江纵队纪念馆的抗战记忆。课前,小老师们前往东江纵队纪念馆研习东纵精神;课上,小文老师通过视频展示与问答环节,分享参观所见所感,和孩子们追溯历史、重温抗战事迹。此外,课堂增设线上祭拜环节,孩子们云端献花、鞠躬,寄托对英烈的哀思。同时,小文老师邀请退伍军人肖爷爷向孩子们说明传承东纵精神的重要意义。通过课程学习,孩子们感悟到东纵精神的价值,有助于在他们心中播下爱国、无畏的种子,培养无私奉献的品质。
蜡凝素布藏青韵,染就非遗续古香
小鱼儿老师讲授的《非遗蜡染》课程,结合蜡染的历史、赏析、形式美、工艺美及实践创作,从知识、能力、情感层面提升孩子,全方位丰富其对蜡染的认知,激发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热情。通过课程,孩子们感受非遗蜡染魅力,了解非遗知识,培养传统工艺美的创造能力,增进对苗族及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提升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巧手扭花承京韵,彩泥捏梦续文脉
小月老师用扭扭棒和粘土,引导孩子们制作京剧发饰和汤圆、枣花糕等传统美食模型。过程中,她通过互动问答和分组合作,让孩子们了解京剧和传统美食文化。孩子们借此掌握手工技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创造力,领略传统非遗文化魅力,提高动手能力与审美素养。
拓印留痕承古韵,纸花翻转续匠心
在《非遗雕版拓印》和《非遗纸翻花》课程中,小林老师科普拓印和纸翻花两项非遗,结合游戏互动与成果展示,让孩子们明白珍惜传统非遗文化的重要性,锻炼其空间思维与创造力,促进他们领悟“劳动是高尚的品质”。相信学习和实践非遗手工制作,能让孩子们在动手时学习传统非遗文化,感受魅力并提升综合能力。
本次暑期公益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桥梁,更是新江村的孩子们实现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有益平台,亦是“奋起少年”社会实践团与新江村紧密相连的纽带。暑期公益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关爱青少年成长行动的终止,“奋起少年”们坚信,在未来的征程中,将有更多契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思玲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