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文脉润初心:齐迹数旅实践团探访蒲松龄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5-07-30 22: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艺璇 李若菲   阅读 2.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齐迹数旅” 社会实践团赴蒲松龄纪念馆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此次活动以挖掘齐文化时代价值为核心,聚焦文学经典与家风传承的内在联结,通过实地探访系统梳理蒲松龄的生平脉络与创作历程。​

图为蒲松龄像

团队成员于故居门前合影后,有序进入纪念馆展开参观。馆内展区按主题划分,老照片阵列还原了蒲松龄生活场景,古籍善本展区的文献实物凸显其版本价值,书画展区作品以《聊斋志异》故事为题材再现经典情节。其中,《聊斋志异》手稿影印本引得成员驻足良久,泛黄的纸页间,让众人直观感受到作者伏案创作的热忱。参观过程中,成员们结合展品交流探讨,在史料与实物的互证中拼接出蒲松龄的生平轨迹,切实体会到古典文学穿越时空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蒲松龄故居门口处合影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成员们参观了巨型书本造型展品。通过探讨郭沫若对《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评价,并结合《促织》《席方平》等作品,实践团成员深入挖掘书中鬼怪故事映射的社会现实,理解创作背景与内涵,对蒲松龄以笔为刃、关注现实、揭露黑暗的勇气深感敬佩。随后,实践团走进蒲松龄生平展区。通过复原的书房陈设、手稿复刻件等展品,成员们沉浸式感受这位清代文学家 “写鬼写妖” 时的生活环境与精神状态,进一步深化了对其 “孤愤著书” 创作历程的认知。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巨型书本造型展品

参观期间,实践团成员有幸与蒲松龄第十一代嫡孙蒲章俊交流合影。蒲章俊谈及家族传承时表示,先祖留下的最珍贵财富并非声名,而是融入血脉的家风,儿时家中便以代代相传的家训育人,这种精神如同《聊斋》中对世道人心的关照,始终为后辈所铭记。面对成员们提出的现代生活中如何延续家风等问题,蒲先生结合具体实例逐一解析。成员们收获良多。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蒲章俊先生合影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入了解蒲松龄生平与文学成就,更在鲜活场景中体悟到传统文学的现实力量,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思考。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齐文化研究,推动传统文化与专业知识融合,以青年视角解读经典,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人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魅力。(撰稿  王艺璇  李若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恩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