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潜心护苗·水韵筑梦"志愿服务队走进潜江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开展了一场以"情绪小精灵的奇妙旅行"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志愿者吴嘉琪通过"认知+表达+疏导"三维互动模式,带领20余名儿童探索情绪世界,为成长中的心灵注入温暖力量。
气球实验破题,情绪可视化启蒙
"情绪就像气球里的气,太满会爆炸,太少又会瘪掉。"吴嘉琪以生动的气球实验开启课堂,孩子们瞪大眼睛看着志愿者吹胀气球又缓缓放气,直观理解"情绪需要合理释放"的道理。这个巧妙的比喻让抽象的心理概念瞬间具象化,连平时沉默的孩子也主动举手分享:"我生气时就像气球要爆炸!"
▲图为志愿者吴嘉琪为孩子讲述情绪知识
表情剧场升温,动画赋能认知
在"情绪表情猜猜乐"环节,孩子们模仿喜怒哀乐的表情包,课堂秒变欢乐剧场。"被抢玩具时是什么表情?""考了100分又会是什么样子?"吴嘉琪结合《头脑特工队》动画片段讲解:"乐乐是黄色快乐精灵,忧忧是蓝色悲伤小天使,就像我们心里住着不同的小精灵。"当看到动画片中"怒怒"踩碎饼干时,孩子们发出会心的笑声,在轻松氛围中掌握了情绪识别技巧。
▲图为志愿者吴嘉琪听过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绪
粘土创作疗愈,心灵手巧表达
最富创意的当属"情绪粘土雕塑"环节。孩子们用五彩黏土自由创作:有的捏出"愤怒的火球",有的塑造"开心的彩虹云",还有孩子精心制作了彩色蝴蝶翅膀——"这是我又开心又害羞的样子,像蝴蝶想飞又不敢飞。"一名留守儿童捏出"会笑的太阳",说要送给在外打工的妈妈,稚嫩的话语让现场志愿者红了眼眶。龙淑娟巡回指导时,特意引导孩子为作品命名:"我的火球叫‘生气怪’,但它其实怕被拥抱!"
▲图为志愿者吴嘉琪与孩子们一起制作手工
▲图为孩子们制作的情绪画像
情景游戏深化,边界意识筑牢
"情绪侦探"游戏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同伴表情判断心情,学习换位思考。"看到同桌皱眉时,我应该问他是不是不开心。"一名男孩的总结赢得掌声。吴嘉琪强调:"情绪没有对错,但表达方式有边界。"她通过情景对比,教孩子们用"深呼吸数到10""画下来告诉老师"等正确方式疏导情绪,而非哭闹或打闹。
活动尾声,孩子们举着自制的"情绪黏土画框"合影,画框里定格着笑脸、太阳、蝴蝶等温暖意象。吴嘉琪感慨:"教会孩子们识别情绪、管理情绪,就像播下一颗种子,未来会生根发芽,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成长。"这场心灵成长课,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情绪调控技巧,更通过艺术表达为心理健康筑起防护网,成为志愿服务队"五位一体"关爱服务中温暖而有力的一笔。
▲图为小朋友制作的情绪蝴蝶画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文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