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郭辉)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酉良黔醴扶光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贵州省雷山县乌东苗寨,围绕地理基因、文化传承与产业帮扶等方面进一步展开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考察了苗寨的地理位置、水碾房、藏酒阁等,并在荣誉村长的介绍与陪同下,走进酒坊、诸野书店、岚野餐厅等村庄集体经济载体,深入了解苗寨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访苗寨熟悉地形
图为实践团成员同当地村民交谈
地处群山之中的乌东苗寨,凭借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山间的野生药材、野菜,山下常年流淌的溪流,这些自然馈赠经过合理利用,成为苗寨发展产业的重要依托。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观察发现,苗寨对本地资源的挖掘与运用,是其集体经济起步并稳步发展的关键。有着多年历史的水碾房,如今已从传统的粮食加工场所转变为乡村旅游的特色景点。游客可在此体验传统农耕方式,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藏酒阁作为苗寨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储着采用传统工艺酿造的米酒。这些酒由村集体统一管理、销售,酒坛上清晰标注的酿造时间与批次,体现了管理的规范。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的乌东藏酒阁图片
接下来是与乌东村荣誉村长袁銮村长的座谈,袁村长和实践团成员们讲述他的留村故事,并和成员们深度讲解乌东苗寨的深层文化故事。他说:“乌东村有着四条河,而‘八角纹’作为乌东村的重要纹样,代表着乌东村是由各方人民汇聚而成,并且具有强大的包容力,非常欢迎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朋友。”对于乌东文旅发展,袁村长强调道,乌东苗寨具有优美的风光景色,在国家的大力扶植下,建立了各种基础设施,例如国家建设公路,使乌东与外界联系更加密切、更加跟上整体发展速度;建设排污系统,使山清水秀得以更好保持。乌东村于2022年,开始逐步建立村庄集体产业经济新业态,致力于惠及全体村民。村庄建设者希望将苗族文化融合文旅,打造农文旅融合,兼顾公益化与乡村友好度,不希望乌东村的发展太过于商业化。
图为乌东苗寨荣誉村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乌东村情况
图为乌东苗寨荣誉村长带领成员们参观乌东村
接下来,袁村长带领成员们依次参观并讲解了乌东村的酒坊、茶坊、书店、餐厅等经营店铺。
酒坊是乌东苗寨集体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该酒坊由村集体投资建设,聘请村内有经验的酿酒师傅负责生产,所产 稻 酒部分供应游客,部分外销。 袁村长带成员们实地参观酿酒坊和酒坊经营,在进一步的商讨下,将经营权交接给实践团。乌东稻酒 “ 甘芳入妙 ”, 是口号,更是乌东的追求。 实践团成员在参观酿酒流程后表示,酒坊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为其他集体经济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为荣誉村长带领实践团参观乌东酒坊
图为实践团成员拍摄的乌东稻酒酿造工艺图
“ 礼失求诸野 ”是袁村长在文化价值的不懈追求下对“诸野书店”命名的灵感来源。 它强调了民间文化对于传承和延续传统礼仪、道德等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反映出文化传承的多元性和民间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诸野书店 亦是由村集体出资创办,聘请村内文化人士管理。书店不仅售卖各类书籍,还展销村民制作的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由集体统一收购销售。荣誉村长介绍,书店虽收入有限,但为村民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增加了集体收入,是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实践团成员看到,书店内村民与游客各得其所,充分体现了其作为文化与经济纽带的价值。
图为实践团实地了解乌东村诸野书店
“ 岚光烟树下,野色酒杯间 ”。岚野餐厅同样属于集体经济范畴,食材多来自村内集体农场及村民自产,由集体统一调配。餐厅厨师为村内选拔的本地人才,擅长制作地道苗家菜肴。荣誉村长称,餐厅盈利部分用于村民分红与集体农场的扩大再生产。 餐厅的运营既保障了食材的新鲜地道,又带动了村民增收和集体产业的壮大。
通过此次走访, 北京科技大学酉良黔醴扶光实践团成员对乌东苗寨的集体经济发展有了全面认识 ,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集体产业经济对于惠及民生、发展全体的重要意义 。乌东苗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盘活传统元素,形成了酒坊、书店、餐厅等相互支撑的集体经济模式,不仅推动了村庄发展,也改善了村民生活 ,使全体村民受益 。这种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撰稿 | 郭辉
图片 | 北京科技大学酉良实践团
审核 | 袁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