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程梓晨、袁首、晏炳泰)近日,江西农业大学龙脑樟乡村振兴团走进吉安这片红色热土,先后奔赴将军公园与吉州区博物馆,开展暑期红色走读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探访、朗诵诗词、红色云游等方式,按照“吉安市将军公园—吉州区博物馆—龙脑樟种质资源圃”的路线深入红色基地,厚植爱国情怀。
振兴团来到将军公园,青松环抱的广场中央,革命英雄纪念碑雕巍然矗立。团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依次绕行碑身,仰读英名,了解吉安地区自土地革命以来3万余名烈士的英勇事迹。“这块石碑记录的不仅是千千万万个名字,更是一座城的红色基因。”现场只听得见笔在记录本上的沙沙声与林间松涛。随后,振兴团在“志同道合”塑像前集体诵读《可爱的中国》节选,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的赣鄱英烈致以崇高敬意,铿锵之声回荡林间。
走进吉安将军塑像园,园区内青松肃立,16座共和国开国将军塑像呈“品”字形阵列,同学们逐座瞻仰,聆听讲解员讲述肖华、肖克等将帅从“娃娃司令”到“百战将星”的传奇一生,并在塑像前摘录生平年表,体会“将军足迹”的艰辛与热血。移步至将军碑林,29块红砂岩碑依次排开,镌刻着将军们亲笔写下的红色名言。成员们分组列队,面向碑石齐声诵读——“革命理想高于天”“为人民扛枪,为民族求解放”等一句句铿锵的话语,用激昂磅礴的青春之声,歌颂伟大的红色精神。
团队走进吉州区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首先驻足“井冈山斗争”专题展厅,凝视锈迹斑斑的梭镖、弹孔累累的军号与泛黄的《红军捷报》,透过一件件井冈山时期的珍贵文物,体悟“星星之火”背后的血与火。1930年2月,随着十万工农下吉安一声令下,红军发动了九次攻打吉安的战斗,终于在第九次攻打下取得了重大胜利,而吉州区博物馆就是那支骁勇善战的红四军的军部驻地,秉承着传承红色血脉,赓续红色文化的指导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持续以先烈为楷模,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发扬斗争精神,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参观“井冈山斗争”专题展厅
振兴团冒着微雨走进吉安青原区的龙脑樟种质资源圃,把红色革命精神搬进了绿叶掩映的“天然课堂”,一场以“井冈烽火·樟树长青”为主题的微课也在林间展开。沿着当年红军转战赣西南的路线,团队把课堂搬到每一棵老樟树下,带队教师结合三湾改编时红军就地取材提炼樟脑为伤员消毒的历史,把红色故事与龙脑樟药用、经济价值串联起来,让成员们在枝叶清香中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
近年来,江西农业大学把暑期“红色走读”视为“大思政课”的流动课堂,龙脑樟乡村振兴团循着赣鄱红土地的脉搏,以将军公园为起点、吉州区博物馆为纵深、英雄石碑为坐标,通过“实地丈量+沉浸体验+劳动实践”三维联动,让大学生在樟香与松涛间接受精神淬火。未来,该校将继续深挖江西红色富矿,把思政小课堂同乡村振兴大课堂贯通,引导农科学子把论文写在稻浪里、把代码嵌进红旅中、把青春融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让红色基因在创新传承中生生不息,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江农智慧与青春动能。
撰文 | 程梓晨
图片 | 江西农业大学龙脑樟乡村振兴团
审核 | 袁首 晏炳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可心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