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与实际需求,为后续制定针对性养老支持方案提供数据支撑,2025年8月26-27日,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长思慧护”团队组建专项调研小组,专程前往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高秀村,正式启动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群体专项实地调研工作。
高秀村作为典型的民族地区农村村落,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与信息流通相对不畅。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多户留守老人家中,详细记录老人的家庭结构、数字设备使用情况、情感需求等信息,并与村委干部就后续帮扶思路展开探讨。
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发现,当地留守老人群体正面临多重现实困境:一方面,家庭结构“空心化”现象突出,子女多为生计远赴异地务工,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弱化;另一方面,数字化浪潮下,这一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尤为显著——老人使用智能设备依赖子女远程指导,但因子女工作繁忙、沟通时差等因素,持续性技术支持严重缺失,导致设备操作“断层”,不少老人即便拥有智能手机,也难以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与子女常态化沟通。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入户调研
▲图为高秀村吴书记带领团队入户调研
与城市留守老人相比,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困境更具复杂性。除了数字化工具使用能力滞后,情感陪伴的缺失更成为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村里不少老人一年到头见不到子女几次,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少。”高秀村吴书记向调研团队介绍,为缓解老人孤独感,村委工作队会定期上门与老人聊天、了解生活需求,但受限于人力、时间等因素,这种帮扶难以覆盖所有老人,也无法完全替代亲情陪伴的作用。
此次实地调研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现实需求,后续将结合调研数据,从“数字化能力提升”和“情感陪伴机制构建”两方面入手,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特点的帮扶方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余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