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青年学子赴涠洲岛开展海洋科普实践 30 天播撒生态保护种子

发布时间:2025-10-01 11: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日权   阅读 30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 10 月 1 日讯(通讯员 黄日权 李姿 莫彩丽 李心怡)为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厚植家国情怀,深度践行地理学科 “人地协调观” 核心素养,近日,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海洋科普教育协会联合广西科学院,在北海涠洲岛开展了为期 30 天的海洋科普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 “科普海洋知识、守护蓝色家园” 为核心,既为青年学子搭建了 “以知践学、以学促能” 的实践平台,也向社会公众传递了海洋生态保护理念,为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注入青春力量。

本次实践活动组建了一支跨学科青年团队,成员涵盖广西师大环境与资源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 7 名大学生。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涠洲岛石螺口、南湾海洋运动公园、南湾海鲜市场三大人流集中区域搭建固定科普摊位,围绕珊瑚礁生态系统、贝类多样性、布氏鲸保护、石蚝养殖知识、近岸鱼类资源、火山地质特征及海洋垃圾分类等主题,通过展板讲解、标本展示、互动问答等形式,让抽象的海洋知识变得生动可触。

▲图为科普团队为游客科普海洋知识

实践过程中,团队曾多次面临挑战。活动期间,涠洲岛遭遇台风天气,面对突发恶劣天气,学子们沉着应对,迅速有序地整理科普物资、加固摊位设施,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物资损失;科普初期,也曾遭遇 “冷场” 困境 —— 部分时段游客驻足聆听意愿较低,一天下来有效科普人次有限。但团队并未气馁,而是主动创新形式:通过配备便携音响扩大讲解范围、设计海洋主题文创小礼品吸引关注、开发 “海洋知识问答小游戏” 增强互动性,还现场展示自制的海洋生物标本激发小朋友兴趣。一系列 “接地气” 的举措,让科普摊位逐渐成为涠洲岛的 “蓝色知识打卡点”。

▲图为科普团队在制作科普标本

“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到听众眼里的好奇与认同 —— 当大家顺着我们的讲解追问‘珊瑚怎么保护’‘垃圾怎么分类才不污染海洋’时,我们越讲越有干劲。” 团队成员在分享实践感受时说道。30 天的坚守中,学子们不仅收获了公众的认可,更在 “讲知识、解疑惑” 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认知,实现了 “实践育人” 与 “科普惠民” 的双向奔赴。

此次海洋科普社会实践为青年学子搭建了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成长舞台。通过实践,学子们的专业素养、沟通能力与责任担当得到显著提升,家国情怀与生态意识进一步厚植;同时,活动累计服务游客超万人次,让更多人了解到海洋生态的脆弱性与保护的紧迫性,推动 “关爱海洋、守护家园” 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培育新一代海洋事业建设者与生态守护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日权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