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孟峰旭、梁泳欣)2025年7月7日至18日,广东科技学院童印乡情先锋青年突击队为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赴东莞市企石镇新南村开展12天艺术科教“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以美育为纽带,通过艺术课程浸润乡村童心,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全队合照。孟峰旭供图
一、创新美术教育体系,夯实艺术基础
在美术基础教育方面,科教团队精心设计了阶梯式课程体系。素描课程从最基础的几何形体认知入手,通过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基本形体的讲解和示范。队员们采用"理论讲解+示范教学+个别指导"的教学模式,确保每名孩子都能掌握基本绘画技巧。马克笔绘画课程着重培养孩子色彩感知能力,从讲解马克笔特性、色彩搭配原理到创作完整作品,循序渐进提升艺术表现力。特色“色彩心理绘画”课程,通过讲解色彩心理学知识,引导孩子认识三原色、色彩混合原理及不同色调情感表达,助其在创作中释放情绪、提升自我认知。 让孩子们从“学”美术到“玩”美术。
二、深耕非遗文化传承,激活传统技艺
童印乡情先锋青年突击队向孩子们开展了许多非遗课程。在剪纸课堂上,队员们不仅详细演示了传统窗花和动物剪纸的技法要点,更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剪纸艺术在我国南北方的风格差异及其在传统节日中的应用场景。植物拓染课程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在采集植物、设计图案、锤拓成画的过程中,亲身体验"锤草印花"这一古老工艺的魅力。手工编绳课程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让孩子们了解基础编法同时讲解中国结的文化寓意;DIY粘土创作则以古诗《江南》的意境为灵感,引导孩子们用粘土再现"鱼戏莲叶间"的生动画面,并通过赏析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培养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十余天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一些较为简单的非遗技能,同时也可以向父母朋友自信的讲出非遗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非遗文化、走进非遗、传承非遗。
图为老师学生剪纸课程作品展示。罗天福供图
三、拓展素质教育维度,促进全面发展
为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科教团队创新开设特色素质教育课程。红色主题教育组织观看《建党伟业》经典片段并生动讲解,助孩子们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心理辅导课程设计“友谊之树”等主题活动,通过游戏互动等提升孩子心理素质;安全教育课程结合案例教学与实操演练,讲解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知识;传统文化体验环节,教傣族舞《采桑谣》让孩子感受民族舞蹈魅力,传授五步拳使传统武术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
图为队员授课红色观影《建党伟业》。孟峰旭供图
四、科教成果丰硕,收获双向成长
"这次科教活动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也让我们收获了成长"科教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看到孩子们从最初的拘谨到后来的踊跃参与,从对艺术的一知半解到能够独立创作,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新南村村委副主任杨汉豪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广东科技学院的师生们带来的不仅是艺术课程,更是一份对乡村教育的深情厚谊,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团队指导张中华老师对活动总结到:"美育对孩子们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希望可以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户,在他们心中播下美的种子。"
五、成果展示成效显著,美育之花绽放乡村
据悉,本次实践活动在活动尾声阶段特别设置了"童心向党·艺彩飞扬"成果展,将孩子们创作的150余件艺术作品在新南村文明实践中心集中展出,吸引了100余名村民驻足参观。展览现场,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绘画作品、精巧的非遗手工艺品,生动展现了乡村儿童在12天里的艺术成长轨迹,更彰显了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基层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图为7月18日成果展上部分小朋友的编绳作品。孟峰旭供图
本次活动累计为60余名乡村儿童提供艺术课程60余课时,通过"艺术+教育+文化"的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以实际行动响应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对美育工作的具体要求。
撰文 | 梁泳欣 孟峰旭
图片 | 孟峰旭 罗天福
一审 | 苏麒耀
二审 | 张中华
三审 | 王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孟峰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